谋士相助(1 / 1)

对于朱棣来说,周王被废削是个信号,下一个也就可能轮到他了。但对于公开起兵夺位这件事,一开始他还颇为犹豫。随着其他几个藩王被削和朝廷针对他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他感到形势越来越紧急。他身边的一些谋士也利用一切机会对他进行鼓,从而促使他下决心起兵。

姚广孝是燕王的第一位谋士。因他的僧名叫道衍,所以习惯上又称他为道衍和尚。他随燕王到北平后,就在庆寿寺当住持,在那里为马皇后祈福。他的主要心思却不在这里,而是帮助燕王成就一番大业。他经常出入燕王府中,形迹甚密。

明太祖死了以后,姚广孝感到机会来了,便千方百计地怂恿燕王起事。尤其是周王和其他几个藩王被削以后,姚广孝更是使用各种方法鼓动燕王,要他起兵夺取皇位。姚广孝曾为明成祖占卜。姚广孝跟人学过阴阳术数之学,懂点占卜的知识。

有一次,燕王让他为自己占卜,还问他是什么卜术。姚广孝说是“观音课”。他交给燕王三枚铜钱,让燕王掷。燕王刚掷出一枚,姚广孝就一本正经地说: “殿下要做皇帝乎?”燕王马上制止他说: “莫胡说。”燕王说归这样说,但对这种预示着自己要当皇帝的卦象,他一定会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燕王和姚广孝是密友,姚广孝对燕王想当皇帝的心思是很清楚的。明朝人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燕王写了个上联,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随口就对了下联, “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从姚广孝对的这个下联来看,怂恿燕王起兵的意思就很明显了。这个故事可能带有后人附会的成分,但它反映的历史情况却是可信的,即姚广学是燕王起兵的有力鼓动者。

姚广孝有个朋友,叫袁珙,也是明初的一个奇人。他善于相人,据说曾相士大夫上百人, “无不奇中”。姚广孝把他引荐给燕王,把他召来北平。燕王故意穿上卫士的服装,和九个卫士一起在酒馆中喝酒。袁珙走进来一看,便马上跪在燕王面前说: “殿下怎么这样不自爱呢?”那九个卫士都故意笑话他,说他瞎说,燕王也装作不以为然。但袁珙就是认准了燕王,出口就称殿下。

燕王怕他信口说出一些有妨碍的话,便急忙带他回宫。袁珙在宫里又仔细对燕王相了一番,说燕王“龙行虎步”,有天子之相。到四十岁的时候,胡须过了肚脐,就要登上皇位了。燕王听了自然十分高兴,但害怕这些话泄露出去,传入朝廷于自己不利,便把袁珙打发了回去。

袁珙为燕王相面是否这样富有戏剧性,我们可不必细究,但相面这件事是大体可信的。燕王即位以后,马上将袁珙召入京师,授官太常寺丞,可能就是对他的回报。

袁珙有个儿子,叫袁忠彻,自小从父亲那里学到相人的本领。他当时也随袁珙到了北平。有一次,燕王设宴招待北平的文武大员,暗中让袁忠彻对他们相面。袁忠彻对燕王说,朱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张员“面方五小,行步如蛇”,谢贵“臃肿早肥而气短”,耿 “颧骨插鬓,色如飞火”,景清“身短声雄”。他的结论是,这几个人“于法皆当刑死”。

这几个人都是建文帝派来监视燕王的,现在燕王听了这话自然是“大喜,起兵意益决”。燕王即位后,他也和父亲袁珙一起奉召进京,授官鸿胪寺序班,得到丰厚的赏赐。这大概是因为他的话后来一一应验的缘故。

金忠是袁珙的朋友,精通《易经》,善于卜筮。他曾在北平以占卜为生,多奇中,北平城里的人都称他为神人。姚广孝在燕王面前不断称赞金忠的卜术,燕王这时正盘算着起兵的事,就以生病为名,召金忠前去占卜。

结果,燕王得了一个“铸印乘轩”的卦。金忠借以发挥道: “此象贵不可言。”实际上就是说,燕王有天子之象。从此以后,金忠就经常出入燕王府中,并以占卜劝燕王举兵起事。后来,金忠就成了燕王的心腹。燕王即皇位后,全忠官至兵部尚书。

当时还有一个颠士,不知是何处人,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行为疯疯癫癫,说的话显得荒诞不经,但他说的事却往往应验。燕王让人把他召来,他净说一些隐语,暗含有鼓动燕王起兵成大事的意思。

有一天,张玉的儿子张辅在那里坐着,背上有些灰尘,颠士就拍着张辅的背说: “这里这么大的灰尘,还不起吗?”实际上是说给张玉听的,即还不赶快帮着燕王起兵吗?张玉是燕王手下的第一员大将,极受信任。

他这是在鼓动张玉,让张玉去鼓动燕王。

有一天,颠士突然求见燕王,说城西有一块风水宝地,贵不可言,并问燕王: “殿下有可以埋葬的人吗?”燕王认为这是不吉利的话,就没好气地说:“没有。”颠士又说: “殿下的乳母在哪里呢?”燕王说: “早死了,埋葬在乱草丛中了。”

颠士说: “赶快把你的乳母改葬在那里,以后一定有征验。”燕王还真的听信了他的话,将他的乳母冯氏改葬在颠士所说的那个地方,即后来所说的“圣夫人墓”。燕王即位后,追封他的乳母冯氏为“保圣负顺夫人”, “圣夫人墓”也就由此而来。燕王在即位当年的十一月间,就派郑和赴北平祭奠他的冯乳母。

像明成祖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竟然还让一些方士为他占卜,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可笑。但在古代的人们大都有迷信心理,即使一些大人物也难以摆脱。卜筮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历史的产物,也翻转过来影响过历史。特别是对一些处于历史关键位置上的人物来说,占卜往往能产生很大的作用,有时这种作用甚至可以是决定性的。

像公开起兵夺取皇位这种事,在封建时代属大逆不道,不要说不一定会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会遭到当时人和后世人的唾骂,所以燕王曾一度犹豫不决。正是在姚广孝等人的劝说下,其中也包括占卜,燕王才下定了起兵的决心。

有一次,姚广孝秘密地劝燕王举兵。燕王说: “民心向着建文,怎么办呢?”姚广孝巧妙地回答道: “我只知道天意,谈什么民心呢?”尽管姚广孝这么说,但对于人心向背这件事,燕王不会不考虑。这也正是他一度犹豫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看一看,建文帝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在明朝的皇帝中,建文帝并不算坏皇帝。他生于皇宫,自幼与诗书为伴,身边大都是文墨之士,所接受的都是儒家以仁义治国的那一套学说。他即位后,对朱元璋的那一套做法多有变更,总的倾向是实行“宽仁”政治,重用文臣,优容知识分子。

朱元璋是以“严猛”治国,士大夫整天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过日子,在霜锋雪剑之后,建文帝时期无异于阳春煦日。当时推行的所谓“建文新政”,除少数不合时宜难以实行外,大多数还是颇得民心的。

建文帝改定了一些律例。《大明律》是参照《唐律》制定的,建文帝与《唐律》仔细对照了一下,发现《大明律》加重了刑罚。他告诫三法司官员,刑罚宜宽,务崇礼教。对那些罪证不足的或可以原谅的囚犯,予以赦免。因此,洪武时期的一些冤案、错案得到纠正,一些流放的官员被赦还,许多被杀的功臣子弟受到录用。据刑部统计,建文年间的囚犯比洪武时减少三分之二。

建文帝对官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文官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朱元璋废丞相后,权归六部,而六部尚书都是一品,建文帝提升六部尚书为正一品,从而改变了六部尚书低于五军都督府长官的状况。朱元璋经常摧辱大臣,时而当场对大臣廷杖,建文帝时则没出现过这类情况。建文帝还合并了一些州县,裁减了一些冗员。

在经济上,建文帝采取了一些宽大的政策。他下令“蠲逋租”,即免除农民拖欠的租税。老百姓因灾变卖子女为奴者,建文帝命地方官府为他们赎身。他还限制僧道寺观占田的数量,余田分给平民。洪武年间江浙一带的田赋特重,建文帝下令酌量减轻。原来江浙一带的人不能当户部的官,建文时也改变了这种规定。

建文帝在作风上远不像朱元璋那样独裁。他虚心纳谏,下诏要臣下直言。

建文帝即位不久,就派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名大臣分头巡视天下,了解民间疾苦,免除不急之务,有什么弊政及时革除。

但是,建文改制带有复古的色彩。他按照《周礼》的记载,对六部官职名称进行了纷繁变更,一些沿用了上千年的官名,他却改用《周礼》上的官名。一些机构的设置,也作了一些无谓的改变。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按照方孝孺的建议,竟然要恢复西周时的井田制,这种做法当时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由于许多人的反对,井田制未能实行,也确实无法实行。但官制的纷更已经叫人目不暇接了。这些变更都无济于实事,反而给燕王起兵提供了借口。因为建文在变更“祖制”,燕王正可以以维护“祖制”的名义起兵反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