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识钱”的孩子(1 / 1)

在当今社会,孩子时刻都会与钱打交道。因此家长要理智地看待这一问题,要让孩子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孩子唯有认识了金钱的价值与意义,才能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反之,如果孩子对金钱缺乏了解,就很可能养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一个做铁匠的父亲,含辛茹苦地把他的独生子抚养成人。可是,这个独生子并不成器,花起钱来毫无节制。有一天,这个父亲终于忍不住了,将儿子赶出家门,要儿子去尝尝挣钱的苦头。

母亲心疼儿子,偷偷地塞给儿子一把铜板。儿子在外面溜达了一天。晚上,他回家把铜板交给父亲说:“爸,这是我挣的钱。”父亲把铜板拿在手上掂了掂,生气地说:“这钱不是你挣的!”说着就丢进了熔炉里。

儿子再次故伎重演,他“挣”回来的钱,依然被他的铁匠父亲丢到炉子里。

面对着父亲的严厉呵斥,儿子非常无奈,他只好来到农场里,帮农场主干活。这一天,他一会儿割草喂羊,一会儿挑大粪,一会儿赶猪,非常辛苦。天黑了,天上的星星正调皮地眨着眼睛。铁匠的儿子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他终于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父亲赚钱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

第二天天还没亮,铁匠的儿子又赶到了农场,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而聪明的铁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表面上依然不动声色。

一周以后,农场主给铁匠的儿子几个铜板钢板作为工钱。拿着自己的劳动所得,儿子兴冲冲地回到家里,把铜板交给了父亲。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铁石心肠的父亲依然看都不看一眼又把铜钱丢进了熔炉里!儿子立即暴跳如雷,他一边喊一边向红彤彤的熔炉扑去!

父亲一把拉住他,欣慰地笑着说:“孩子,你终于知道心疼这些钱了,我相信这钱才是你挣的。”

这一故事所要揭示的,正是这样的道理——唯有认识到金钱的价值,赚钱的不容易,孩子才能懂得珍惜,才会知道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使金钱变得更有意义。这对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独立生活有很大益处。

在美国,金钱知识教育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人生幸福计划”。这一教育要求孩子达到这样的目标: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做出选择;

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

7岁:能看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

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

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地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3岁以上: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美国家庭的这种“识钱”计划值得我们中国家长探讨与借鉴。那么,在我们中国,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认识“金钱”呢?专家的建议是:

1.家长应该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经济责任心的人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懂得劳动和收获之间的关系,鼓励孩子利用假期时间去参加公益劳动或者勤工俭学,让孩子知道没有辛劳,就没有收获的道理。

此外,家长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做家务“挣钱”,让孩子感受到任何一分零花钱都是要通过汗水和努力换来的;另一方面也可让他通过参加劳动来感受父母平日工作的艰辛。

2.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孩子“认识”钱

家长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孩子,让孩子了解自己父母的收入来源、开支、储蓄等经济情况,此外,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去超市或者市场,让孩子多参与购买和消费环节,做一些物品价格的比较,了解金钱在其中的作用。

有一天,李妈妈带李源上街,孩子要买3块钱一个的冰淇淋,妈妈就告诉他3块钱可以买1斤黄瓜(6毛)、1斤西红柿(1元)、半斤豌豆(8毛)、3斤小白菜(6毛),这些菜我们一家三口两顿也吃不完。

通过比较,李源恍然大悟:“原来3块钱可以买这么多菜!”当孩子了解了3块钱在生活中意味着什么,便主动对妈妈说:“那我还是别买冰淇淋了吧!”

李妈妈知道孩子这时候是又渴又热,就建议他说:“买根便宜的冰棍吧!”孩子非常高兴地接受了,结果仅花了3毛钱。

事例中,李妈妈没有简单地拒绝孩子,而是利用上街的情境,用很简单的方式说服了孩子,让小李源懂得3元钱的价值。这对孩子今后合理地利用金钱是很有帮助的。 3.不要掩饰家庭的经济状况 中国家庭的父母碍于和孩子谈钱,总觉得面子上不好看,甚至有的还“打肿脸充胖子”,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兜里有钱。其实家长不需要在财务上对孩子保密。告诉孩子家里的财务情况不仅使孩子明白家里每月的各种开支,而且可以促使他主动思索自己的需求是否恰当。

4.让孩子了解你的工作

让孩子了解你挣钱的方式。如果有机会,可以带领孩子参观自己工作的场所。特别是体力劳动者,那些流血流汗的挣钱场所,劳动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效果。你的辛劳,会在孩子所触摸到的世界里得到补偿:那就是孩子会更加热爱你的工作,热爱你的生活,热爱你所带来的财富,并和你一起携手赢得有限的人生!

5.认识每件东西的价值

让孩子认识金钱,还应该认识每件东西的价值,主动珍惜、保护它。这需要家长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①限制孩子玩具的数量。设法去轮换孩子身边的玩具,把一些玩具存放一段时间,以便再给他们时能激起他们的“新鲜”感;

②与孩子一起讨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以及塑料、金属、木材及纸张从何而来,让孩子认识到它们非常有限;

③如果孩子因滥用或疏忽大意而使物品折断或毁坏,就让孩子用劳动所得费用赔偿修理费用或更换损坏的物品;

④在家中制订使用他人物品的规章制度,以此来教会孩子学习爱惜别人的物品; ⑤尊重孩子的感情,因为人总是比东西重要。美国家长认为,让孩子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钱,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因此金钱教育就成为美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6.给予孩子必要的津贴

孩子每月若能得到一定数额的津贴,他们就能学会生活的基本法则:有钱才能消费。但这“有钱”必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且孩子消费的账单必须记在孩子的户头上。这样,当父母昕到孩子发出“我要买什么”的声音时,你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先瞧一瞧你的存折吧!所有这一切你能消受得起吗?”压力会立刻从你的身上移开。买不买成为孩子自己的决定。

7.不要用钱来利诱或惩罚

用钱利诱、惩罚孩子从来都是父母的专利。父母你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么做的危害。如答应给孩子的津贴,应按时给予,不能因为孩子的懒散行为,不愿学习、不愿做家务而任意减少、克扣甚至取消;做父母的也不能因为自己在哪儿发了一票,而对孩子突然慷慨大方;孩子在家里表现勤劳以及在校取得良好的成绩,父母应称赞孩子而不是用物质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