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这里提到的“小黄香”是汉朝的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孩子。
黄香9岁时,不幸丧母。黄香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历朝历代,出现过很多像“小黄香”这样孝敬父母的典型人物,他们的孝心感动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人们也将其奉为行动的楷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孝顺父母。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小蒙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
小蒙今年11岁,爸爸妈妈对她异常疼爱,小蒙也很喜欢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心疼父母。父母每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连一口热水也喝不上,小蒙还要爸爸陪她玩,并一直喊着要吃饭。
对此,父母不禁感到难过,他们想,也许是自己平时对女儿的溺爱让小蒙没有孝敬父母的意识。于是他们决定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有一次,小蒙来了兴趣要尝试自己洗衣服,于是妈妈痛快地答应了。第一次洗衣服,小蒙洗得相当吃力,额头上都渗出了细细的汗珠,而且洗完衣服,小胳膊都开始酸痛了。
小蒙好奇地问起妈妈:“妈妈,你平时帮我和爸爸洗衣服也这么累吗?”妈妈说:“虽然我力气要比你大些,不过每次洗那么多的脏衣服,也是很累的。”小蒙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以后我的衣服我自己来洗吧。”
妈妈听了女儿的话,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并及时夸奖小蒙说:“小蒙懂事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听了妈妈的夸奖,小蒙更高兴了。
此后,小蒙变得懂事多了,除了坚持洗自己的衣服以外,还主动帮父母做些家务活,更懂得心疼父母了。
小蒙为什么变了?是因为她体验到别人的辛苦,认识到父母的不易,从而激起她的爱心或同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其实,一个人懂不懂得孝顺父母,不单单表现他(她)对父母的关怀,更体现出他(她)能否关心他人的问题。一个孩子只有在家里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上才有可能做到关爱他人、同情他人,成为令人尊重与称赞的人。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真正的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教孩子学会关爱,就应该从培养孩子孝顺父母做起。
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1.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下生活、学习。
现在不少的家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2.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
孩子认识能力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就是一把尺子,他们认为,父母做的他们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们也应该怎样做。父母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亲。如果说他们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而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时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3.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必然不可能从心底里孝敬父母。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4.从小事入手训练和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对孩子的这些要求变为他们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
当关心家长健康时,要求孩子每天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碗筷。
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
总之,孩子只有从小养成孝顺父母的习惯,才能将这种习惯带到生活中,用同样的方式去关心、体贴、关爱他人。对孩子来说,孝顺父母是他们走向社会上的第一堂人情课。一个在孝顺父母这一课获得高分的孩子,其人际关系必定也能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