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当众讲话,在这个问题面前没有谁会是特例。在卡耐基的成人演讲训练班里,经调查得出:80%~90%的学员在上课之初会有上台的恐惧。许多职业演讲者都向卡耐基坦白过,他们从来没有完全消除登台的紧张情绪,在他们发言之前,总是会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在演讲开始阶段一直持续着。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所谓“要脸”,就是特别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每个人都有一种理想的自我形象,总是希望别人都以赞许的目光看待自己;每个人还都有一种社会的自我形象,总是希望在群众中和社交中大家都能喜欢自己;每个人都有一种性别上、年龄上、职业上、家庭上以及经济上的自我形象,总是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融入社会,对经验很少的年轻人来说,这种自我形象更是十分自然而强烈。年轻人总会有一些从未体验过的欲望和不便公之于众的弱点和心愿。于是,自信与自卑、开朗与烦恼、大胆与怯懦、立志和消沉等互相矛盾的心理往往在他们身上混合存在,交替出现,因而他们也就特别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会是什么样子,对周围的一切也就特别敏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者如此;天性活泼、思想活跃者如此;即便演说专家、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
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时,往往会被一些潇洒大方、表达自如的节目主持人所折服;每当我们拧开收音机时,也会为一些口若悬河、音色优美的播音员所倾倒。其实,他们也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能在说话时毫无顾忌,应付自如,他们也一样常常会怯场。据闻,日本某演员临近自己拍片的时候就想上厕所,甚至一去就是10分钟。美国某播音员,起初面临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次澡,如果不这样做,播音时就不能镇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进行现场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达目的地,并在直播现场寻找浴室。
纵览古今中外,很多政治家、演说家最初都有过怯场的经历。就拿丘吉尔来说,他当年在演讲台上窘迫不已,恐惧得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直到被轰下台去。但他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勤讲多练,绝不放过每一次讲话机会,所以演讲水平日益提高。后来他的就职演讲被誉为最精彩的首相就职演讲之一。
又如美国著名的总统演讲家林肯,在最初走上演讲台时,尽管经过周密、细致的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然遭到了失败。极度的恐惧让他语无伦次,别人也不知他在说什么。
然而,往往每一个说话胆怯的人都会误以为自己是个例,他们总是会想:“为什么自己会这样呢?要是能像别人一样谈吐流畅该多好啊!”其实,人人都会出现说话胆怯的情况,怯场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日本有位专家认为,人类用以视觉为首的五官来感知外界的动态,随即采取相应的行动。所谓“怯场”一事,乃人体器官正常动作的一种先兆,这种动作是当在大庭广众之下,或见到意想不到的陌生面孔之后,五官感受到了异常,并对之做出反应,明显症状是脸红、心“扑通、扑通”地跳、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等等。如果此刻说话者想到:“怯场啦!怎么办呀?”他就会因慌张而说不出话来。但是,如果他当时想到的是:“换了任何一个人遇此情景,都有可能怯场!”那他心里就会踏实多了,并随之镇静下来,很快恢复正常。所以,正确地对待怯场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把平时生活中关于怯场之类的事反复地思量一下,清醒一下自己的头脑,正确对待怯场这件事。问问自己为什么怕人笑呢?自己说的话真的值得被人取笑吗?怎样才能避免被人笑话呢?是不是因为自己说话缺乏自信才招致别人笑话呢?究竟怎样才能克服胆怯,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呢?如果说话者能够真正地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了,查出了症结所在,一切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说话怕羞的人甚至可以这样想:如果你被一个人取笑,不等于所有人都会取笑你;如果你的话可笑,那并不代表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人取笑:如果你的话可笑,那别人笑的只是那句话,而不是你本人,何况,谁都被人笑过,这是很平常的事。而且,如果那个笑你的人是一个以取笑别人为乐的人,那么错不在你身上,而在取笑你的那个人身上。况且,古今中外那么多名人都有过怯场的经历,你只是一个普通人,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当你真正认识到说话怯场的真实状况时,就不再那么担心会“丢脸”,心情自然会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