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是一种隐蔽的、含蓄的提示,是一种巧妙的说话方式。运用暗示的说话方式,可以将一些不便明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找到一份工作是很困难的。有位小女孩幸运地在一家高级珠宝店,找到了一份销售珠宝的工作。一天,珠宝店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青年人,青年满脸悲愁,双眼紧盯着柜台里的那些宝石首饰。
这时,电话铃响了,女孩去接电话,一不小心,碰翻了一个碟子,有六枚宝石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拾起其中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到。此时,她看到那位青年正惶恐地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意识到那第六枚戒指在哪儿了。当那青年走到门口时,女孩叫住他,说:“对不起,先生!”
那青年转过身来,问道:“什么事?”女孩看着她抽搐的脸,一声不吭。那青年又补问了一句:"什么事?"
女孩这才神色黯然地说:“先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工作很难,是不是?"那位青年很紧张地看了女孩一眼,抽搐的脸才浮出一丝笑意,回答说:“是的,的确如此。”
女孩说:“如果把我换成你,你在这里会干得很不错。”
终于,那位青年退了回来,把手伸给她,说:“我可以祝福你吗?”
女孩也立即伸出手来,两只手握在了一起。女孩仍以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你好运!"
青年转身离去了。女孩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本来,这是一起盗窃案。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可能会大叫抓偷窃者或者报警。但是,这位女孩却巧妙地运用了暗示,既没惊慌也没声张,却使小偷归还了偷窃物,那小偷也没有当众出丑,体面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假如那女孩大喊大叫,说不定小偷会在情急之下飞快跑了,或偷偷将戒指扔到某个难以寻找的角落。
暗示的显著特点是"言此而意彼",能够诱导对方领会你的话,去寻找那言外之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委婉暗示的话,不论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还是劝说对方,都能维护对方的自尊,使对方容易赞同,接受自己的说法,进而也就达到了沟通的目的。
生活中有很多尴尬的事情发生,如果直截了当,可能会让大家陷入难堪的境地。此时,不妨巧妙地旁敲侧击,用暗示的方式来提醒对方。
张小姐是王老板的秘书,一次他们去陪几个重要的客户。酒桌上推杯换盏,气氛友好而热烈。突然,张小姐无意中发现刚从洗手间出来的老板忘记了拉裤子的拉链。张小姐连忙迎上还没落座的老板,低声说:"王总,您刚才出门是不是忘记关车库门了?"老板一听,这个幽默我在网上看到过啊,难道……忙下意识低头看,好在张小姐早就帮他挡住了客户的视线。老板嘿嘿笑了笑,转身进了洗手间。过会儿出来时,说:“哎哟,把手表给忘在洗手台上了,幸亏张小姐眼尖,否则就丢了。”一场尴尬就怎样化为无形。
暗示最怕的是太“暗”,“暗”到别人很难明白你的真实意思,那就白暗示了。拿上面的轻喜剧来说,车库门忘关代指忘记拉拉链的小幽默,几乎上网的人个个都看到过。因此,秘书的话老板一听就马上能联想到发生了什么事情。而要是秘书直接说:“老板,你忘记了拉下面的拉链了。”老板当时一定会脸红、不好意思,双方也会有尴尬。而秘书采取暗示的说辞,双方都会随和多了。
暗示最怕碰上榆木脑袋,你再怎么点拨都不开窍。在《粱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不停地暗示暗示再暗示,可憨厚的粱兄就是不开不开不开窍,怎么点也点不醒点不透,让看的人急都急死了。但观众急没有用,祝英台急也白搭。最后,悲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好在那是戏剧,人物与情节的安排要符合剧情的需要,生活中这样榆木的人不多见,要是你有幸碰上了,还是不暗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