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失言不可避免。失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语意含糊,缺乏明确的目的。
谈话不只是一种社交上的需要,也不只是为了互相认识和了解一下,而是要彼此传达自己的意识和思想。所以,在说话时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目的,要把话说明白,让对方能够听懂、理解。
例如,你邀请一位朋友加入一个团体,或者请一位医生解决一个医疗问题,或是买卖双方谈论生意上的事情,这一类谈话究竟和一般社交性质的谈话有什么不同呢?在有些方面,两者是一样的。例如,你要具有一般的谈话能力,要能够适应对方,尽可能了解对方的特点,要表现出兴趣,态度要友好而又真诚等。但不同的是,这类谈话,每次都有一个特殊的目的。
一般来说,人们说话的目的,不外乎以下5种:
1.传递信息或知识
如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现场报道、产品介绍、展览解说等一类的说话。
2.引起注意或兴趣
多是出于社交目的,或为了与人接触,或为了与人沟通,或为了表明自身的存在,或为了取悦于人,如打招呼、应酬、寒喧、提问、拜访、导游、介绍、主持人讲话等。
3.争取理解和信任
如人们交谈、叙旧、拉家常、谈恋爱等,往往旨在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拉近关系。
4.受到激励或鼓动
旨在加强人们现有的观念,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有时也要求得到行动上的反应,如赞美、广告宣传、洽谈、请求、就职演说、鼓动性演讲以及聚会、毕业典礼和各种纪念活动、庆祝活动中的讲话等。
5.说服或劝告
诸如谈判、论辩、批评、法庭辩护、竞选演说、改革性建议等,大多力图改变对方的某种观念或信念,阻止对方采取某种行动。
坚持“话由旨遣”的原则,明确说话的目的,是说话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目的明确,谈话、社交往往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只有明确了目的,才知道应该准备什么话题和资料,采取何种语体风格,运用哪些技巧,“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而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临场应变。若目的不明,不顾场合地信口开河、东拉西扯,对方就会不知所云,无所适从。
林肯曾说:“在一场官司的辩论过程中,如果第七点议题是关键所在,我宁愿让对方在前六点占上风,而我在最后的第七点获胜。这一点正是我经常打赢官司的主要原因。”我们一起来看林肯是怎样用他所说的办法打赢了一场著名的官司。
当时,美国的罗克岛铁船公司打算建一座大桥,把罗克岛和达文波特两个城市连接起来。但是轮船公司竭力对修桥提案进行阻挠,因为一旦铁路修建成功,就断了他们的财路。于是,美国运输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案件开庭了。
时任轮船公司辩护律师的韦德,是当时美国法律界很有名的“铁嘴”。法庭辩论的最后一天,韦德站在那儿滔滔不绝,足足讲了两个小时。等到罗克岛铁路公司发言时,听众已经显得非常不耐烦了。这正是韦德的计谋,他想以此击败对手。然而,出乎韦德意料的是林肯只说了一分钟。
罗克岛铁路公司的辩护律师林肯站起身来,平静地说:“首先,我对控方律师的滔滔雄辩表示钦佩。然而,陆地运输远比水上运输重要,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陪审团各位,你们要裁决的唯一问题是,对于未来发展而言,陆地运输和水上运输哪一个更重要?哪一个不可阻挡?”
片刻之后,陪审团做出裁决,建桥方获胜。
不可思议的一分钟,让林肯声名远扬。
对方律师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来为委托人申辩,而林肯本来可以针对他所提出的论点一一进行驳斥,但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将论点集中到一个关键点上,只用了一分钟的时间,就驳回了对方的论点。所以在沟通中,话不在多,而在于是否说到了点子上,是否传达出了最主要的意思。任何一句话只要让对方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有效的话。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试着简要地说出自己的目的,你会发现,这样的沟通最有效。
明确了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还要通过语言进行传递,语言是否恰当、贴切直接影响信息传达的效果。清晰准确的语言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说话人的原意,而含糊不清的语言会阻碍信息的有效表达,甚至被人误解原意。
要想使语意清晰,一定要注意遣词造句,恰当地用词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适当的语句还能起到感染听众的作用。
想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要善于提炼自己的用词,丰富的学识是准确的前提,平常我们要勤于积累。
每次与人交流之前,不妨先自问一番:“我要向对方传达什么信息?”或者“对方想要获知什么内容?”预先想一想自己的表达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并把预期的效果当做目标,为之努力。
另外,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善于综合概括。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交流语言,才能准确、精辟。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平时多下工夫。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口才好,并不是指他在别人面前怎么侃侃而谈,而是说他的每句话都能说到点子上,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相反,一个人即使能把一件事说得天花乱坠,但不得要领,那也只是在说废话。
妙语点睛
俗话说“话多不如话好,话好不如话巧”,说话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说到对方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