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汉语的多义或同音现象,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使词句具有双重意义,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效果,称之为“一语双关”的幽默法。
“一语双关”又分为“借义双关”“寓意双关”和“谐音双关”。
其中,“借义双关”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借用词语的表面意义来表现更深一层的意思。我们看下面几则广告词,就是典型的“借义双关”:
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商店广告;
虽属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楹联;
实不相瞒,好电扇是吹出来的——某电风扇厂的广告。
“寓意双关”则是指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借眼前的事物来讲述所说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双关的特点是用单一意义的一句话、一个句群、一个段落或一个语篇,临时关涉两个事物、两个对象。这种双关依赖语境而形成,离开某种具体的语境,则不能成立。
小鹃带新结识的男朋友第一次回家见父母。路上,小娟对男朋友说:“有一只熊猫深爱着小鹿,表达爱意时却遭到拒绝,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男友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也没有回答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在男友的一再要求下,小娟给出了答案:“因为小鹿的妈妈说了,戴墨镜的都是一些不良少年。”
话音刚落,男友就大笑起来。笑着笑着,突然停了下来,把自己喜欢耍酷的墨镜摘了下来。
原来,小娟的母亲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家庭妇女。小娟怕男友不被母亲接受,而用了这个幽默。
小娟表面上是在说一个幽默,实际上是在提醒男友摘掉墨镜,并进而提醒男友在自己母亲面前要表现“规矩”一些、传统一些,以讨自己母亲的欢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寓意双关。寓意双关的特点是更含蓄、隐晦,更能表现出说话人的机智,让听话人感到词语意味的深刻。不了解他们关系的人,只能从字面上理解,认为是在讲笑话,而很难理解笑话的深层意义。
“谐音双关”是利用音同、音近的词语来制造的“双关”。
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却想通过科举,平步青云。这年他来参加考试,试卷到手后,就头冒冷汗,连“破题”也不知从何处入手,做了半天的文章也不知自己写下了什么。
后来他想:“我是中堂大人的亲戚,将这层关系拉上,主考官敢不录取?”于是他写道:“我是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他把“戚”错写成了“妻”。
那主考官为人正直,看了那狗屁不通的卷子正要扔掉,又见上面有一行字,看后,他就在下面批道:“因你是李中堂大人的亲妻,所以我不敢娶。”
此主考官顺着混蛋考生的错误,巧妙地运用双关法幽了对方一默。这里的“娶”,即是“录取”之“取”,又是冲“亲妻”而“嫁娶”之“娶”去的。
在“一语双关”的实际操作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双关词的选择。
要做到恰当地选择双关语,实际上并不难,只要平时多多启动自己的幽默思维,多多注意累积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