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嗦絮叨(1 / 1)

《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就是一个絮叨的典型。诸如“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之类的经典语言不绝如缕,令悟空心烦意乱,头疼不已,起到了搞笑的作用。

絮叨这种手法如果能运用自如也会很精彩,絮叨到马三立的水平便可以称为大师了。下例是马三立的一个经典段子:

我写,我写小说!我上比巴金,下比柳青,超过托尔斯泰,不让巴尔扎克,外国有马雅可夫斯基,中国有马三立!高尔基写《母亲》,我写《二姨》!短篇,中篇,长篇。稿费,源源不断,邮局汇款:“马三立,拿戳儿!马三立,拿戳儿!”有了钱,怎么办?我先买一顶帽子戴。

已故的絮叨大师是位温厚的长者,只有在温厚胸怀与境界里,方能生出“心灵光辉与智慧丰富”相得益彰让人会心微笑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说,温厚是幽默之母,也是做人之最高境界。

说话啰嗦向来为人们所讨厌,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特殊气氛中,“啰唆”几句也无妨。巧妙地运用啰嗦语言,不但能活跃谈话气氛,增加谈话的趣味,而且还可以使你随机应变,接受一些正常语言无法胜任的局面。

在一对新人的婚礼上,宾客们故意指着新娘问新郎:“这位是谁呀,也不介绍介绍?”新郎略思片刻,顺口答道:“她是我丈母娘的大女儿,也是我妈妈的大儿媳妇。”

两句啰嗦话,说得宾客们哄堂大笑。若按常理,像这样的问话,可简练地回答:“她是我妻子。”而新郎却采用啰嗦的语言绕了几个圈子,一下子使婚礼的气氛活跃起来。当你处在极为窘迫的境地时,不妨啰嗦几句,它可帮你增添幽默感。

有一对青年夫妇,结婚几年还没有孩子,俩人都非常苦恼。有一天,他们在路上碰到老同学和他的孩子,说话间,老同学的儿子突然发问:“阿姨,妈妈说要把你的儿子给我做干弟弟,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干弟弟呢?”

面对小朋友的问话,妻子十分为难,答吧,怎么答?不答吧,又下不了台。这时丈夫灵机一动,答道:“不在今年,就在明年;不在明年,就在后年……”几句啰嗦话,不但帮妻子解了围,而且不会使小朋友失望。

对那些明知故问,以别人取乐者,啰嗦也是一种有力的武器。

有位好事者,经常搜集他人隐私。当他得知邻居小李的妻子比小李大7岁时,便来到小李家,想取乐一番。

他问小李:“你妻子多大了?”小李知道此人不怀好意,便没好气地答道:“籍贯山西,性别女,芳龄多少看你智力,她比我大7岁,我比她小7岁,她的年龄减7是我的年龄,我的年龄加7是她的年龄……还有什么需要知道的吗?”啰嗦话像连珠炮一样射出去,使对方没有插话的机会,好事者最后只好悻悻离去。

要在常人,小李是不会那样回答的。但面对这位好事者,小李不采用啰嗦式的幽默回答,对方便会喋喋不休地发问,使自己难以下台。

有时,“啰嗦”式的幽默语言也是一种比较亲切的语言,在一些送别、欢聚等人际交往场合,适当地啰嗦一下,往往会使人感到温暖、体贴,亦或使人感受到你对某种事物的重视,当然更会增加你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