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并列法(1 / 1)

赢在幽默 萧胜平 594 字 1个月前

任意并列法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彼此之间没有历史的或约定俗成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显得不伦不类,以揭示其差异之比,即不协调因素。

在任意并列法的运用中,对比双方的差异越明显,对比的时机和媒介选择越恰当,所造成的不协调程度就越强烈,对方对类比差异性的领会就会越深刻,所造成的幽默意境也就越耐人寻味。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一样,凡分类都是约定俗成,得用同一标准,否则,必然造成概念的混乱,导致思维无法深入进行。人们从小就训练掌握这种最起码的思维技巧。如:猪、牛、羊、桃就不能并列在一起,人们会把桃删去,这是科学道理,但并不幽默。

在任意并列法产生的幽默的趣味恰恰要破坏这种科学的逻辑规律,对事物加以不伦不类的并列。

有一次,一位口才非常好的老师正在作演讲。他说他的演讲风格主要是受了三个人的影响:一个是美国前总统华盛顿,一个是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说到此他停了下来,大家屏声静息地等待他的下文。他环顾了四周一下说道:第三个就是我7岁的女儿。台下顿时哄堂大笑。

这是因为前两个都是名人,与一个7岁的女孩根本无法作相称的排比。

在朋友们的聚会上,如果你要讥嘲什么人,你也可以用这种办法。

比如说,你想贬抑一个什么人,你就把他和几个人所共知的坏人或低级的人\士生拉硬凑地排列在一起。比如说,你可以说你一生最讨厌两个人,第一个是秦桧,第二个就是阁下了。或者你想用显然虚假的奉承来调侃什么人,不管是他的英语、书法、服饰,还是他的为人,你都可以把他和众所周知的出名人物联系在一起,出他的洋相。例如你对他说,世界英语水平最高的,除了莎士比亚就数你了,等等。

这种办法实用性很强,生活中随处可以运用。周末你和孩子到郊外野餐,孩子提出下次可以让妈妈一起来,你可以补充一句:“我想最好是带妈妈和百事可乐一起来。”

此外,把不伦不类的东西以对称或并列的形式生硬地凑在一起,也会产生滑稽之感,这可说是一个规律。语言的对称或并列在我国以对联为最严整,因而对联的内容稍有不相称之处则立即产生滑稽的感觉。清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中载一则故事:

一个开药店的发了财,拿钱捐了一个“同知”(相当于县长)的官衔,又买了一个官员的别墅。每逢喜事宴会,动不动就穿起五品官服来。有人就写了一副对联来讽刺他:“五品青天服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很流行的中成药名称,把官品制服与中药的名称用严格的对仗组合在一起,形式的密合,和内容上的拒斥形成反差,幽默之趣油然而生。清朝《笑得好》载有以下这个故事:

有一王婆婆,家道富裕,希图风光风光,想在寿材上题些堂皇的字句。就拿了一大笔钱给道士。道士没有办法,只好写:“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主管,隔壁王婆婆之枢。”

这个故事衔头很大而关系甚薄,明显不伦不类,幽默感就产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