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求因法(1 / 1)

赢在幽默 萧胜平 590 字 1个月前

反向求因法就是要求在推理过程中善于钻空子,特别是往反面去钻空子,把极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当作立论的出发点。

在生活中有某种常态,在思维中有某种常理,人们的联想都为这种习惯了的常态和常理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以致一个结果出来,便会自动地联想到通常的原因。

反向求因法的特点,就是把一个极其微小的可能当成现实,虽并不能最后取消对方提出的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比这种类型的方法更具有喜剧性的是另一种完全否定了原来因果关系的幽默方法。

一位叫约翰的病人问医生:“我能活到九十岁吗?”

医生检查了一下约翰的身体后,问道:“你今年多大啦?”

病人说:“四十岁。”

“你有什么嗜好吗?比如说,喜欢饮酒、吸烟、赌钱、女人,或者其他的嗜好?”

“我最恨吸烟、喝酒,更讨厌女人。”

“天哪,那你还要九十岁干什么?”

本来病人的期待是:借绝烟酒女人得到肯定的评价,其结果则不但相反,而且把这一切当成了生命意义。否定了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九十岁的价值,那就是这一切的价值高出于长命的价值之上。

有一次,萧伯纳收到英国著名女舞蹈家邓肯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信中说,如果他俩结合,养个孩子,那对后代将是好事,“孩子有你那样的大脑和我这样的外貌,那将会多美妙啊!”

在回信中,萧伯纳表示受宠若惊,但他不能接受这样的好意。他说:

“那个孩子的运气如果不那么好,有我这样的外貌和你那样的大脑,那可就糟透了。”

萧伯纳用的方法就是反向求因法,他是向反面钻空子,把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当成立论的出发点,构成对方期待的落空。在这里,萧伯纳的幽默的特点是把自我调侃(长得不好看)和讽喻他人(脑袋不聪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张三很穷,但他从来不肯奉承富人。

某富翁对他说:“我家财万贯,你为什么不奉承我?”

张三答道:“家财是你的,你又不分点给我,为什么要我奉承你呢?”

富翁说:“好吧,我把家财分两成给你,你该奉承我了吧?”

张三笑着说:“两成?这样分法太不公平了,我不会奉承你。”

富翁想了片刻说:“那分一半给你,总该奉承我了吧?”

“到那时,你我已经平起平坐。”张三说:“我为什么还要奉承你?”

富翁把心一横说:“我把家财全送给了你,怎样?”

“哈哈哈!”张三放声大笑道:“到那时,你穷我富,该你来奉承我了。”

喜剧性产生于矛盾的层层转化,富翁越是期待奉承,就分给张三越多的财产;越是多分出财产,就越是减少了被奉承的可能性,直至完全丧失可能。

这种方法的好处并非重新另找一个相反的因果,而是由本身演绎出相反的因果线索来。原来是有财而要求奉承,而要求奉承的变成了无财,而无财却只能去奉承别人。

这种幽默方法可贵之处,不仅在于结论,而且在于推演的过程,环环紧扣,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