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词义法,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把听众熟知的某词语的甲义转换成乙义,从而造成幽默效果的方法。此法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广泛。
公园里有位年轻人给一老婆婆照相,由于技术生疏,欠缺火候,所以让老婆婆一会儿登上假山旁,一会儿坐在石椅上,折腾了老半天,还没能照好。老婆婆有点沉不住气了,说:“小伙子,婆婆我这把岁数了,老胳膊老腿的再这样折腾下去,我可不找你照啦!”
“那您老要找谁照啊?”
“找大夫照,看看我这老骨头折了没。”
对话中,前面两个“照”指的是“照相”,在听者心里形成“定势”,概念明确,印象深刻。而后一个“照”却变换词义,变为用X光“照”,即上医院拍片检查是否骨折,造成很大的变异,因此幽默感便形成了,老婆婆的话则显得十分风趣。
我国古代人就很懂得以变换词义产生幽默。
宋代大理寺丞石延年幽默风趣。有次他出巡报宁寺,马夫一时大意,没能管好马匹,让马受惊了。马惊咆哮乱跳,把石延年颠落在地。侍从慌忙上前把他扶起。
此时,马夫吓得面如土色,跪倒在地,等候责罚。旁边不少闲人也都围拢过来,想看看这位大学士如何惩办马夫。四周寂静无声,气氛相当紧张。
只见石延年拍拍身上的尘土,微笑着对马夫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我是瓦学士,岂不是要摔得粉碎了吗?”一句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石延年这句话,既表示了他对下属的宽容与谅解,又缓和了当时紧张的气氛。在友善的笑声中,石延年既使马夫摆脱了困境,也使自己摆脱了窘境,豁达大度,仁厚可亲,深得民心。
细究这句话的幽默技巧,关键是把“石”词义变换了:即从“姓氏”变到“物体”——石头。这种语义的随机应变,在听众心中形成鲜明的不协调。因为“石延年”的“石”是“姓氏”,听众十分清楚,“根深蒂固”,现在突然变成“石头”的“石”,则感到怪异、滑稽,因而引起众人的笑声。
使用变换词义法应注意的几点,一是所变换的词一般应为较通俗的多义词,普通听众一听就能理解;二是未变换的词义应十分明确,要通过讲话时强调句子的重音,放慢语速,适当解释等,给听众明白清晰的印象,以便为后面的变换设置铺垫;三是变换后的词义应是该词的常用义项。一般不宜选用生僻难懂的义项,更不能任意杜撰,否则,听者对所变换的词义不理解,前后差异就难以产生,幽默感也就难以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