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谈判方法,提升谈判效率(1 / 1)

销售心理学 马 丽 745 字 6个月前

每一次谈判,大到耗资数亿美元搅动行业格局的企业并购,小到订购一种纽扣的几毫厘差价,对谈判双方都是一种挑战。这是进攻与防守的过程,是尖矛与固盾的艺术。

不过,在谈判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种方法在某个对手身上适用,放到另一个对手身上却没什么效果。面对形形色色的谈判对手,自己往往会束手无策。

因此,谈判人员要对谈判对手的类型进行归类和分析,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放矢,提升谈判效率。

美国谈判家荷伯曾代表一家大公司去购买一座煤矿。矿主是个强硬的谈判者,开价3000万美元,荷伯还价1500万美元。

“你在开玩笑吧?”矿主大声道。“不,我们不是开玩笑。但是请把你的实际售价告诉我们,我们好进行考虑。”矿主仍坚持3000万美元不变。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双方形成僵局,价格也在2500万与3000万之间对峙。

为什么卖主不接受2500万这个显然是公平的还价呢?荷伯决定弄清楚,于是他决定请矿主吃饭。在荷伯的一再追问下,矿主终于解答了荷伯的疑问:“我兄弟的煤矿卖了2800万美元,还有一些附加利益。”荷伯明白了,矿主如此顽固原来不想输给自己的兄弟。

有了这个信息,荷伯就跟公司的有关人员商议。他们首先搞清矿主的兄弟确切得到多少,然后又制订了应对计划。不久,谈判达成协议,最后的价格没有超过公司的预算。同时,付款方式与附加条件也使矿主觉得自己赚得远比自己的兄弟多。

商界谈判中,谈判对手主要有三种类型:强硬型、团体型、搭档型。

强硬型对手通常很固执、自信、傲慢,总是咄咄逼人,不肯示弱。多数时候常常对对手提出的要求一口回绝,不留余地。即使他们表明将认真考虑对手提出的条件,但事实上,一转身就会把这种许诺忘得一干二净。如果对手步步紧逼,要求结果,他们立即会矢口否认。

团体型对手是以团体作战的方式出现的。如果谈判的一方是一个多人团体,而另一方只是单枪匹马,这时在谈判桌上就出现了众寡悬殊的情况。相对来说,团体型对手很容易占据心理优势,因为他们可以轮流作战。另一方就会在对手的轮番攻击之下,疲于应付,最终筋疲力尽,降低判断能力,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搭档型对手常用的策略是:当谈判开始时,只派一些低层人员作为主谈手。等到谈判快要达成协议时,真正的主谈手突然插进来,表示以前的己方人员无权作出这样的决定,不仅会使之前达成的协议和共识失效,将谈判重新拉回到原点,还会因为对方底牌的暴露,而提出更为苛刻的谈判条件。

任何类型的谈判对手都会有缺点和弱项,谈判人员只要能够做到以己之长攻对手之短,就能获得谈判的最终胜利。

面对“强硬型”谈判对手,要了解对方如此强硬的理由,只有摸清这些,才能进行有力的反击。例如对手是依据领导指示而如此强硬,那么完全可以直接去找他的上层;如果这只是对方谈判的一种手段,大可不必惊慌错乱,沉着应战,不要表现出乱了阵脚的样子。

面对“团队型”谈判对手,如果谈判人员是单枪作战,就应该懂得一个道理:如果你离开谈判桌,对手一定会惊慌失措,因为他们需要有对手。如果对方仰仗人多势众,发起强烈攻击,而己方在应辩上难以自顾,最好的办法就是拖延时间,为做各种准备赢得时间,以便使自己应对各种情况时更为从容。

面对“搭档型”谈判对手,谈判人员要加强谈判对手资格的审查工作,必须了解对手是否有签字的权利。搭档型谈判策略极具有杀伤力,因为谈判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陷于被动的一方可能已经完全暴露了谈判底线,除了答应对方的条件,别无良策。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如果对手表示签字权在上司手里,谈判人员就应该立即拒绝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