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别人的信任往往比你说什么更能决定你的受欢迎程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往往会因信任你的人格而信任你讲的内容,所以,有人格魅力的高情商者,他们的观点更易于被接纳、包容。
我们都看过一些名人的演讲,他们当中,有些人讲的话其实并没多少出众之处,但是他们的名气很响,影响力很大,让听众对他们本能地产生了一种信任感。所以,在他们的演讲中,稍微有些出彩之处,就会赢得阵阵掌声。这并不是说,只要堆砌过往的成就,讲些自己的得意之事就可以了。这种沿街吆喝,自卖自夸的手法,只会让听众觉得你是个江湖郎中,拉低了你的层次。
比如,你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应邀到其他学校讲座。如果上台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就是知名的教育管理学教授、教育学家崔老师,在教育界享有盛名。央视等多家媒体曾对我做过专题报道,还经常到大型国企、机关单位授课,他们都说我妙语连珠、谈吐如流。今天来到这里,也是希望把我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教大家如何面对大场面。”
如此拔高自己,反而会把自己的格调拉低,很难获得大家的认可,适得其反。就算是听众把你当个人物了,如此抬高自己,还是会带来一个坏处:调高大家对你的预期,增加自己的演讲难度。无论如何,高情商的人是不会按这个套路出牌的。
太高调了,一定有损形象。要快速建立起人们对你信任,除了要摆正位置,一开始就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1.发挥“名片效应”和“自己人效应”
什么是名片效应?就是先申述一种与听众观点相同的观点,然后再说出自己想说的观点,这就很容易被听众接受。“自己人效应”则比“名片效应”更进了一层,即你与听众不仅在观点上一致,而且有某种意义的相似性,如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地位、经历、兴趣等,都会使听众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视演讲者为“自己人”。有了这些,还怕听众不信任你吗?
2.不要把听众的胃口吊得太高
当听众对你抱持有较高期待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加之,主持人偶尔在边上“煽风点火”,大肆吹捧。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头脑发热,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聪明的做法是,要赶快调低听众的预期。
还以前面的崔老师为例。当主持人介绍完崔老师后,崔老师在开讲前,可以这么说:刚才主持人讲的都是场面话,有点高抬我了。那我今天呢,不是来给大家上课的,毕竟谁都会说话。只是我的经历比较多,知道怎么应付一些场面。所以,我想和大家聊聊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以及我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当然,谦虚也不能过度,让人觉得此人也没什么了不起。调整听众预期后,下一步工作就是表现自己的专业,或是特长。
3.要轻描淡写地描述自己的专业优势
说话高手在建立与听众的信任时,常使用的一招就是:关键时刻露一手。比如,一个人想炫富,他和人家说自己有多少钱,人家未必相信,如果他在走路的时候,不小心从身上掉下一块金条,然后漫不经心地拾起来,说:“哎呀,不好意思,金条太多了,兜子太浅,一不小心就掉出来了。”这时,旁边的人看了,会怎么想?定会想:哇,这家伙真有钱,可不是一般的土豪。
而将这种心理运用于社会交往中,就要将自己最拿得出手的资历,以一种非常平淡的口气,漫不经心地讲出来。再以崔老师为例来说明这一点,如崔老师可以在演讲中这样说:各位同学,你们知道,在美国许多商业大腕都没有完成大学学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有一次我和比尔·盖茨私聊的时候,他说自己之所以没有完成大学学业,是因为他对计算机太过着迷……
这段话主要讲学习与成功的关系,但在听众的脑海里,一直回**的却是:哇,崔老师好厉害啊,都能和比尔·盖茨私聊到一块儿了。
这是一种间接展示自己的方法,为的是不引起听众的反感,同时,也能降低大家的期待。正因为是间接,所以运用起来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则,谦虚就变成了没有底气,或者干脆被听众忽略了。
不管你说什么,听众信任你,才会对你产生一种亲近感,才会自动解除自己的心理防线,才会把你视为“自己人”。所以,迅速赢得别人的信任,是高效说话的第一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