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依据不同的场合,选取最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那么,场合又分为哪几种呢?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
1.自己人场合和外人场合
我国文化传统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的。对于都是自己人的场合“关起门来说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什么事都好办;而对于都是外人的场合,便可“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寻求别人的帮助,一般是公事公办。因此,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说话才能得体。
2.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
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乱扯一气。非正式场合下,就可随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有些人说话文绉绉,有人讲话俗不可耐,就是没有正确区分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界限。
3.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
一般来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不要说逗乐的话,甚至哼哼民歌小调,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人太不懂事了。
说话有“术”,“能说会道”也是一种本领。古有“一语千金”之说,也有“妙语退敌兵”之事。可见,会说、巧说是何等重要。我们应重视“说”的作用,讲究“说”的艺术。在求人办事时,注意语言的学习与积累,针对不同的场合,要选用最得体,最恰当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力争获得最佳的效果。
“言多必失”,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说话时都要注意说话的分寸。特别是人多的场合,说到忘乎所以的时候很容易失言,一旦失言,你的话就可能中伤或伤害到某个人,这自然会为你招惹祸端。
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个人的成就荣辱,所以言行不可不慎。那些成功的人,说话很会把握分寸,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落落大方,该说的话一定会说到位;不该说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
有的人口齿伶俐,在交际场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诚然,这是不少人所向往的“境界”。但如果没有那样的水准,仍喜欢张扬自己,在人多的地方口无遮拦,一旦说漏了嘴,再想要补救是很难的。所以在人多的场合尽量少讲话,并讲究“忌口”。否则,若因言行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那就得不偿失了,因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是一时性的,但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却是长久性的——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会定型为“恶人”。或许这个“恶人”用得有点过分,但起码你留在别人心中的印象不会是好的。
总之,我们在与人沟通时要明白沟通的目的,看准沟通的场合,懂得随机应变,在什么山,唱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