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到点子上(1 / 1)

有人说,话不在多,点到就行。意思是不管你怎么说,说多说少,一定要把话说到点子上,说到别人的心窝里。说话说到点子上,是会说话的一个重要手段。

据《墨子》记载,子禽问墨子:“老师,一个人多说话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地叫,叫得口干舌燥,却从没有人注意它。而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声就知道天要亮了,都注意它。”

说话是否精彩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抓住了关键。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也是如此,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紧张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你的长篇大论。这就要求你在谈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说话要说到点子上,就是简洁而切中要害,要能使人愉快和易于接受。交流思想、介绍情况、陈述观点时,为了能够使对方更快地了解自己的意图,往往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而又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让人听而生厌;还有些人喜欢夸大其词,侃侃而谈,说话不留余地,也没有分寸。这样说话,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能说会道,其实结果恰恰相反,没给人留下好印象,反倒说的话都是画蛇添足。因此,我们在开口之前,应先让话在脑子里转个圈,把多余的废话过滤掉,准备一些简单明了的话,一开口就往点子上说,千万不要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话要怎样才能说到点子上呢?在这里有几条建议可以作为参考:

1.说话要因人而异

一个人说话要懂得拿捏好分寸才会受欢迎,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来进行沟通。简单的理解就是,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方式。

和聪明的说话,要见识广博;和见闻广博的人说话,要有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要豪爽而不自卑;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情;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好斗的人说话,要态度谦逊;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要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有些人说话口无遮拦,甚至不经过大脑思考脱口而出,这类话空洞而没有内涵;有些人说话口是心非,前后不一,这样的话虚伪而没有实质。空洞的话和虚伪的话都不能提倡。我们在说话时必须根据说话场合讲究一点方式方法,也就是说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所说对象不同,方式也就不一样。

2.切莫说错话

俗话说“花钱要花在刀刃上,敲鼓要敲到点子上”,说话同样也是如此,需要洞察对方心理,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切莫说错话。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问另一位老人多大岁数了。对方不愿意如实相告,就打哈哈说自己也记不清了。问者却不知趣,也不知是反应迟钝还是什么,依然“执迷不悟”,穷追不舍地又问人家属相是什么?对方无奈,说出属相。问者竟认真地用手指掐算起来,并且说:“七十三岁了,门槛,当心啊。”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被问者听了十分生气。

在社会上,我们的周围这种不顾及别人感受、张口就爱问的人还真是不少。比如,一些人喜欢打听别人的工资、退休金有多少,一些人喜欢打听女性的年龄、体重等。殊不知,这正是人家忌讳别人问的。所以说,我们尽量不要提及和打听这些人家忌讳的事情或隐私。也就是说,和别人说话,也要注意有所顾忌: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3.学会察言观色

大多数人心里的想法,都会轻易地表现在脸上。虽然也有些人喜欢掩藏自己的心思或者不擅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稍加观察都可以发现一些细节和问题。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以及流露内心情绪,因此善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观色犹如察看天气,那么看一个人的脸色犹如“看云识天气”般,有很深的学问,因为不是所有人、所有时间和场所都能喜怒形于色,相反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

“眼色”是脸色中最应关注的重点。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装同样有助于我们观人于微,进而识别他人整体,对其内心意图洞若观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言善辩比会做事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话要说到点子上,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你要善于总结自己的观点,不妨在开口之前,先让舌头在嘴里转个圈,把多余的废话滤掉,做到一语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