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慧眼,识别真伪(1 / 1)

超级心理学 郭 婷 854 字 1个月前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对人心的识别,就像《雾里看花》歌中所唱的“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擦亮慧眼,让自己具备一双能看透人心的慧眼,尽量准确地判断人、识别对方的真伪信息。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千变万化,越来越复杂,现实也越来越残酷,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心也越来越深不可测。为此,看人识人就显得越发重要。俗话说,成在识人,败也在识人,只有慧眼识人,才能使一个人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幸福。

事实上,如果我们有辨认的智慧,当然就不用担心被人欺骗,因为假的终归是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的。当然,慧眼有时候也会蒙上微尘,进而影响自己的观察及判断分析能力,这时候你需要擦亮自己的慧眼,让它不再蒙尘,重新恢复明亮锐利,用慧眼判断事情的真伪或人的真伪。假的只能被没有智慧的人错认,而没有智慧的人常常将真的也看成假的。所以,要明辨真伪,我们需要一双慧眼。

在现实生活中,看错人是最糟糕的,也是极容易犯的错误,与其在货物的品质上上当,还不如在货物的价格上受骗。与人周旋和与其他的事比起来,更需要慧眼识人、相人,洞悉他人的内心。

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面对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群,应该怎样认识他们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练就一双慧眼,能够准确地识人、相人。

果戈理的小说《钦差大臣》所描写的就是市长等高官不辨真伪,把一个骗子当成了钦差大臣而引出的一系列的丑剧。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所以,我们看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做到识人于微。

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吕元膺以一棋子认人,可谓识人于微,毫厘不爽。这里面有什么玄奥的道理吗?没有,古人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如何,并不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犯了大错误才显示出来,其实从这个人对很多细小问题的处理上就能有所反映。

识人本应于细微处,但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人忽视这一点,以致犯下用人失察的错误。比如宋朝的蔡京,在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时,他积极响应,从而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提拔。当王安石失势时,他便很快投身到保守派一边,反对改革。其实蔡京这个人向来就爱耍两面派,而王安石却疏于对其细微处的考察,以致上当受骗。

总之,相人是一门深奥的哲学,必须像研究学问那样深刻地研究人。就像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的那样:“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所以,人就好比一本书,只要我们能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我们是完全可以把人当作书一样拿在手中阅读的。同时,我们也完全可以洞悉人的本性,进而能够用一种热情与自信的态度去面对芸芸众生。

一旦练就了识人的眼力与心力,读懂人性中的真相,具备洞悉人心的本领,也就意味着你可以看透生活中的人与事,勘破一个人的真伪。让我们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观人于细致,察人于无形,轻而易举地识别他人,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人的内心动态,体味人情世故的冷暖,并且能够分辨事情的真伪,比较准确地洞悉隐藏在一切假象后面的真相和奥秘。这样,我们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冷静而坦然地面对各种挫折和磨难。同时,也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始终把握主动权,左右逢源,一帆风顺,顺利地绕过生活中的险滩,躲过四处碰壁的危境,消除危难,让自己更加从容地融入社会中,游刃有余地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识人心理学就是教会我们从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衣着打扮、言谈话语、行为举止、兴趣爱好、生活细节等方面来洞悉他人内心世界的技巧,从而轻松识别他人的本质。同时也让我们的言谈变得更为得体,举止更为大方,处事更为机敏而自信,能够更为洒脱自如地遨游于人生的广阔天地之间,获得生活与事业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