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条漫长的旅途。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小路;有灿烂的鲜花,也有密布的荆棘。在这段旅途上,每个人都不免遭受挫折,而生命的价值就是坚强地闯过挫折,冲出坎坷,将荆棘踏成平坦之路。
生活中如果都是顺利没有挫折,那将是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如果都是香甜,那岂不是单调。生活中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能使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而唯有苦难才能够调剂出生活的真正滋味。
苦难对于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种是对生活艰辛的消极埋怨,一种是对生活的珍惜。在苦难中生存过的人,往往会对生活心存感激,他们会把它当作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他那净化了的心灵在喧嚣尘世中得以喘息。苦难的磨炼对于人的意志是一种考验,它会让人迅速成长,对生活产生不同的理解。
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巴雷尼就是在历经磨难的人生中成为科学巨人的。
巴雷尼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父亲是一名小职员,终日为生活奔忙。在家里的6个孩子中,巴雷尼是老大。从幼年起,巴雷尼就饱尝生活拮据的苦。
更为不幸的是,他患上了骨结核。由于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他的膝关节永远僵硬了,小小年纪便落下残疾。幼小的巴雷尼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但此时,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坚强的男子汉,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吗?”
听了母亲的话,巴雷尼的心中一下子充满了无比的勇气,他以坚定的眼神告诉母亲,他一定能够战胜自己。
从那天开始,母亲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帮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母亲得了重感冒,但她仍然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就这样,巴雷尼的病情终于因体育锻炼而得到控制。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他决心要成为一代名医,用高超的医术去解救千千万万像他这样残疾孩子的痛苦。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终成为191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让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起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以便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
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几乎是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那里,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索,凡是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为了使他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思维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
苦难,不是失败的理由,只有在大风大浪中依然扬帆启航的小船,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当我们经历了大风大浪,那才是真正的成熟。挫折,将使我们更有出息,将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苦味,有了这种苦难的味道,生活才能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