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只有性情相投、志趣相同的人才能成为朋友,在现实生活中,爱好不一的人结为密友的并不少见。这种类型的朋友被我们称为“互补者”。
互补的人可以成为朋友,并在事业上互相促进。
1953年3月7日,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将他们想象中的美丽无比的DNA模型搭建成功了。
DNA结构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传奇的“章节”之一,沃森和克里克也因此打造了科学合作史上的“完美双璧”。
尽管沃森和克里克是相异的一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默契的配合,他俩正像DNA链中的互补碱基一样。
他们的性格并不相同,沃森的发散思维独步天下,经常能有异想天开的创举,对他来讲,没有思维和科学的框架,天马行空一样,根本不按常理出牌;而克里克正好相反,以严谨的逻辑推理著称,没有用严密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是不会被他认可的。
但是,他们确实是互补的一对。沃森的突发奇想,经过克里克的严密论证,造就了DNA双螺旋结构的问世。假设他们分开来研究,就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可见,“性格互补”也可以成为事业进步的一种助力。能拥有一位性格不同的互补者朋友,是一件幸运的事。
我们必须带着欣赏的眼光看互补者,努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因为只有这样,“互补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向来为人称颂,歌德就是一个善于发现朋友优点的人。
歌德比席勒年长10岁,当席勒还是一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作为后起之秀,席勒的才华并不亚于当年的歌德,他21岁就以剧作《强盗》一举成名,接着又写了《阴谋与爱情》等三部风靡一时的悲剧。
文人难免相轻,两人相处不再如从前那样长期共存自如,感情上也产生了距离。不过歌德毕竟具有伟大的胸怀,他钦佩席勒的长处——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努力创作,同时忘记了席勒的短处——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若干年后,他还保持着与席勒深挚的友谊。他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
两人在写作上多次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
歌德与席勒的友谊长青很好地诠释了这样的真理:“忘记朋友的缺点,记住朋友的长处。”当席勒傲慢的缺点伤害到歌德的自尊时,歌德将它忽略;当席勒专心致志的优点刺激了歌德的创作**时,歌德将它永远记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在交往中,我们总是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大家相互指责、相互埋怨,则只能破坏朋友之间的感情,进而阻碍自己的进步。相反,如果人们能够心存感激地记住朋友的优点,宽容地忘记朋友的缺点,才可能使关系更加亲密,从而促进我们生存质量和个人能力的提高。
社交心理点拨
互补的类型
第一类是需求互补。每个人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需求不尽相同,这使得人与人之间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互补,这是友谊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一个人若打算从事某项工作,或者筹办一个小企业,那么他一般会选择与具有他所缺乏的才干和能力的人合作。比如,你是个技术员,你会找一个在管理方面是行家的人合作,这样,两者能取长补短,各得其所,有利于事业的发展,这种互补形成了人才最佳配合。
第二类互补是作风和性格上的互补。这是指,双方作风和性格不同,但是,一方对待另一方的方式和态度,并不影响另一方以个人的心愿处世行事,甚至有助于他实现自己的愿望。如一个控制欲强烈的人与一个依赖性较强的人,就是很典型的作风和性格上可以互补的一对伙伴。因为这样两个人在一起,前者的控制欲可以得到满足,而后者感到有人可以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