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是生动的个性诠释(1 / 1)

格局 郭 婷 751 字 1个月前

有位朋友曾笑谈我书法作品中的留白,即使是空白的存在,也同其他有墨迹的地方一样价格不菲。留白的益处妙不可言,若有买家要我补足画面,以求称心如意,实乃俗不可耐。完满的画面缺乏必要的想象空间,林语堂先生感喟,“我们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太缺少了”,“生活太狭仄了,使我们对精神生活的美点,不能得到一个自由的视野”。过于追求完美可能适得其反,当我们置身于“屋前空地”,方能渐渐体悟为人处世的尺度,很多事情都要留几分余地的,“过犹不及”往往被人们引为憾事。

李密蓭诗云:“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无用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衿裳半素半清鲜,脊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天,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点,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绕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状态,但对悠长或无解的问题来说,“半”开启了生成的可能,即很多事情并未终结。更何况,“半”蕴含着我与你的关联,个体自我实现为他者的自我实现提供可能的契机。

较生活现实而言,亦可将虚拟视为必要的留白。一位诗人多年前吟出一首哲理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生动地道出某种生活状态,在网络沟通的时代,据说那个美丽的“@”把整个世界联系起来了,人们卷入其中,随着网络规则自娱自乐,尽管有歌声隐隐传来:“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的发明变成电脑儿童。”网络的污染与其开放都是不争的事实,都源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现实行为与现实选择,网络的虚拟在于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比如可以有几个网名,网络上走动几个性格迥异的人可能源于现实中同一个存在,虚拟的意义不可轻视。

如果网络成为时代乐曲的音符,在键盘上冲浪可能成为生活的常态。据说全球有数百万流浪者加入网民的行列,亦有人认为网络已成为流浪者的精神家园,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地倾诉与沟通,他们会给远方的亲友发一首温暖的诗歌,在很多公共场所免费上网,同搭便车一样成为流浪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不是阿Q,但都“到大城市做事情去了”,从他们身上可见虚幻世界的现实维度。

若抛开虚拟的现实维度,其意义则在于必要的留白,人们对虚幻世界的向往并非全然出于无聊,其初衷当然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对应然生活的寄托意味着对实然生活的否定,为实然生活的改变提供必要的起点。古城丽江曾有悄然隐逝的别名:殉情之都。一百多年前,当彼此相爱的纳西族男女将被封建的礼法拆散时,他们着盛装吹笙奏笛登上圣洁的玉龙雪山,满怀着对即将投入梦幻般的“玉龙第三国”的憧憬,与恋人拥抱着死去。当这种情爱的壮举成为隐秘的民族史,被人们口口相传之后,不得不让后世感到骄傲,尽管已尘封了多年,我们仍为这种情爱的境界而深受震动,梦幻般境界的意义正在于此。人们不能容忍这种情景的重演,为此摧毁封建礼法的束缚,使“玉龙第三国”常驻人间。

回到留白的问题上,人生不可缺乏洒脱的情怀,挥洒之间的留白是生动的个性诠释。在人生道路的曲折萦回中,我们要给未来留有余地,切莫让决绝之举寒冷了他者的感情,看似完满的结局有时意味着不可挽回的失误。恩格斯曾说,人是尚未完成的存在,这种未完成并不妨碍人性光辉的流露。留白的价值之所以等同于画面,虚拟与现实之所以共分秋色,在于印证未完成与完成的必然关联,印证理想存在与现实存在同样不可或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驻足于留白之处,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