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负担,进退有度(1 / 1)

格局 郭 婷 1759 字 1个月前

一个人光溜溜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来,名利都是身外事,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多受益,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如此,才算尽了做人的天职,能彻悟生死的究竟大道,就不以生死变动,就能断所有的障碍,自然没有生与灭的感受。

生命短暂,精力有限。如果你想真正做一些有价值的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就必须设法忽略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有相当一部分人把他们的大好时光浪费在生活琐事上,常常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没有任何价值的事,不少自寻烦恼的家庭主妇,即使家具、瓷器、玻璃上的一个手印,也会让她们擦洗半天,甚至把汤煮过了一点或面色有点变质,也会使她们心烦,从而扰乱日常的生活。她们常常使保姆苦不堪言,即使是一点疏漏,也会斥责个不停。

生活中,像这样的主妇实在太多了,只要一点点琐碎之事,就会让整个家庭鸡犬不宁。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也会使她们情绪激动,喋喋不休,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破口大骂,搞得每个人都疲惫不堪。

如果你想真正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想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就必须设法忽略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它们不给你找麻烦,就甭管他们。不要因为厨师做坏了一顿晚餐而影响了你的心境,也不要因为服务生的一点小错误就唠叨个没完,使他们觉得尴尬,也让客人感到扫兴。

有时,仅仅是因为丈夫或孩子在吃饭时迟到了一会,就使一些女人心烦不安,然后数落个不停。这样的氛围谁能心情舒畅呢?把时间准确到分钟上,认为每件事都应该准确无误,如果稍有出入,就会遭到毫不留情的责骂,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简直就像在地狱里一般。

这样并不能使生活过得有意义,相反,只能为生活所累。当一艘轮船的载重已经威胁到航行的安全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那些毫无价值的货物扔向大海。我们应该学会无视那些琐事,让它们顺其自然。否则,只会让自己感到烦躁而没有任何好处。

许多看似不起眼的人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就像别在衣服里面的别针,你拿不掉它,它却不时地戳痛你。不少老师也喜欢小题大做,把学生犯的微小错误任意夸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坏习惯。他们喜欢上纲上线,任意歪曲事实,甚至无休止地争论,直到把一件小事变成大事,弄得大家心烦意乱为止。

喜欢在琐事上做文章的人确实可恶,有时却难以摆脱他们。就像掉在鞋子里的沙粒,你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脱下鞋子,倒出沙粒。于是,这些沙子在你行走时,就不停地折磨着你的脚。

许多部门经理也是这般令人厌恶。他们一刻不停地咕哝着,把一些不值一提的事夸张成影响业务的大事,搞得手下人大为恼怒,却敢怒不敢言。假如某个速记员不慎犯了个错误,那么这一整天就别想有一个安宁的时候。如果每天只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吹毛求疵,这样的生活也太可悲了!

生命短暂,精力有限,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供自己挥霍。如果想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天,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去做值得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许多人在小事上空耗精力,真正的大事却没有足够精力去做。就像有漏洞的锅炉,蒸汽在还没有驱动活塞,产生能量之前就已泄漏得一干二净。这种人整天做无用功,白费力气,于己于人毫无用处,甚至总是帮倒忙。

生活中不管是谁,千万别无视生活中的琐事,琐事往往造就好的习惯,反之则会影响生活,甚至影响一生。

进退之术,古人多有阐发,像“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以进为退”,如此等等。

然而,许多年以来,这些“金玉良言”却总是被我们忽略了,当作了“耳边风”,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般说来,不外乎是有这样两种原因。一种是身处逆境之人虽能识之,但不能做;另一种是身处顺境之人虽能做之,但不能识,不是吗?

身处逆境,思量最多的就是如何能摆脱眼前不利局面,力争早日振作起来,因此,他们脑子里萦绕最多的便是这一句:“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思来想去,总觉得自己背水一战,退无可退,他们是到了悬崖的边上,想退却发现已没有退路了。那么只能向前踏进,而结果,依然是落了个“山穷水尽”地步。

相反,身处顺境的人,思量最多的则是如何抓住眼前“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局势,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好风须借力,送我上青天”,正处于人生得意的金字塔尖,尽管也时时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但是,他们当中又有几人能想到“退”之一字呢?他们有的是退的资本,可是,他们没有人能认识到这进退之术,因此搁浅了。

孙X和杨X,他们此前都找过“做人大师”殷沁,从他那儿学走了满腹“学术”的。短短时间,这两个人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因为一个升了高官,另一个则是身家百万,人财两旺。

这两个人,某日又与殷沁聚在了一起。他们不知怎的就谈论起了一进一退的做人之道,这时候,殷沁有意无意地又阐发了一通:

“有人说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看却不是这样的。一进一退,势若水火,然而却又不是那么壁垒分明。

“真正意义上的退与进,依我看,其实绝不是‘一退一进,不进则退,不退则进’,而是‘进中有退,退中有进’,也就是古人所谓的‘以退为进,以进为退’。

“然而,这还不是最大的学问。进退之道最大的学问不在一个‘进’字,却偏偏在一个‘退’字上,‘进’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只不过‘进’的程度有大有小罢了,但是,‘退’呢,不要说人人做到,就是让人们能这样想到,已经是极难为之事了。

“所以,唯其如此,做人最可成功之处,不在‘进’字,全在一个‘退’字”。

了解进退之术,善用进退之法。一“进”一“退”之间,真的如此重要,其中“进”与“退”的巨大差异只能由你自己去细细琢磨。

天向下普照万物得生长,地卑厚容纳万物而养育之。天将盈满的亏损、谦虚的补益,地将盈满的变革、谦虚的充实,鬼神将盈满的去掉、谦虚的施福,人类将盈满的抛弃、谦虚的表彰。君子不论居高位或处于卑位,都自谦自律,所以君子因谦虚而得福。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郭子仪的例子:唐朝汾阳王郭子仪受诬而不辩。一次,他父亲的坟墓被人盗了,有人怀疑是太监鱼朝思叫人干的,皇上召见郭子仪时,谈起这件事。

郭子仪只流眼泪,不提抓盗墓人或鱼朝恩涉嫌之事。他说:“我长时期带兵,不能完全禁止部下做些不好的事,比如士兵就有挖人家坟墓的。今日我的父墓被人偷了,这乃是老天爷的报应,不关别人的事情。”这样一件事就这么算了,朝廷内不起一点波澜。

还有一次,鱼朝思邀请郭子仪游章敬寺。宰相元载当时专权,怕他们联合起来攻击自己,就先进行离间。他暗中派人告诉郭子仪说:“鱼朝恩将要对您做不利的事了。”言下是叫郭子仪不要去赴约。郭子仪不听,坚持要去。他手下的将士们要求全副武装随从,郭子仪也不答允。

他说:“我是国家的大臣,他没有天子的命令,敢害我吗?若有天子的命令,那你们这样做是干什么?是想违抗圣旨造反吗?”

他只带了几个家童仆人去见鱼朝思。鱼朝恩见他这样轻车简从,连警卫人员都没有,惊奇地问他为什么,郭子仪说:“外边有人告诉我,您要趁这个机会干掉我。所以我特地不带警卫人员,免得您花费心思,等动手时多添麻烦。”

鱼朝思感动得流着眼泪说:“如果不是您这样一位忠厚长者,能不产生疑虑的准备刀枪回去吗?”

郭子仪能宽以待人,更能严以责己。还有一次,郭子仪的家仆在靠近皇家墓的地方杀猪宰羊,违犯了皇上的禁令。金吾将军裴谞马上报告皇上。当时郭子仪正被皇帝封为“尚文”,等于承认他是“父辈”,地位高得不能再高了。

有人劝裴谞说:“你这样做就不为郭令公的处境想一想,这不是要使他难堪吗?”

翡谞说:“我这样做,正是为郭令公的地位着想呀!郭令公功劳大声望高,皇上年轻又刚即位,没有什么威严,朝中大臣都去巴结郭令公了。我这是故意揭发他的小错误,让大家明白郭令公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做了错事,照样可以上告、揭发、批评。我这样做上可以尊重天子,下可以安定大臣,难道还不应该吗?”

对这样一个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小军官毛孩子,肚宽胆大的郭子仪既不怪他,也不害他,这真难得!所以明朝李赞认为,裴谞也是郭子仪的知己、郭子仪的忠臣,这是很有见地的评价。但他偏重于裴谞,殊不知没有郭子仪的肚量,哪会有裴谞的胆量!裴谞9分成全了郭子仪,而郭子仪却10分成全了裴谞。裴谞要不是碰上郭子仪而是鱼朝恩、元载的话,脖子上早“喀嚓”挨了一刀了。像郭令公这样挨过整而不整人的人,真可以称得上是宽宏大量的“仁人”。

退一步往往可以进一步,三步甚至更多,做个像郭子仪那样的人,方能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