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从书市买来一大堆书,想要提高自己,但结果这些书却只起到了填充书架的作用;从体育用品店买来一副昂贵的羽毛球拍,想要锻炼身体,结果这两支球拍却只起到了装饰墙壁的作用;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完成任务的计划,准备监督自己提前或者按时完成任务,结果还是拖到最后一天才匆忙完成。
这样的人对计划的事情、需要完成或者想要完成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连续、均衡完成任务的意志力。
有人对中学生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并画出了一张假期时间和假期作业完成量的函数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假期前3/4的时间,假期作业完成量几乎都为零,到了最后1/4的时间,假期作业完成量才逐渐缓慢上升,直至假期的最后两天,假期作业完成量急速上升并到达顶点。
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拖延对任务完成的影响。而生活中,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很多人不管工作量多少,假如缺乏监督,长时间地坚持工作往往很难。人们总是将事情不断地往后拖,直到最后不得不完成。这种拖延习惯的影响就是:最后时刻的工作量特别大,而且任务完成质量很低。对此,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实验,从实验的角度来探索一下拖延会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2002年,哈佛大学的克劳斯教授做了一项实验。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者,克劳斯教授将被试者分成了A班、B班和C班。
克劳斯教授要求被试者们在3周内完成3篇论文,并告诉他们,假如他们过期不交,则视作0分。除此之外,克劳斯教授对A班的同学说,他们可以在3周的最后一天上交这3篇论文;对B班的同学说,他们需要自己预先安排好每篇论文的上交时间,把这个时间报告给自己,并按照这个时间上交每篇论文;对C班的同学说,他们在每个周末时,必须上交一篇论文。
论文都上交后,克劳斯教授对论文进行评分。并将3个班被试者的论文成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克劳斯教授的实验,可以发现,3个班中C班的论文最好,其次是B班,论文成绩最差的是A班。
从上述实验中3个班的被试者论文所得的分数情况,克劳斯教授得出以下结论:拖延会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到最后时累积的任务量越多,任务完成的质量也就会越差。
其实,从拖延的表现可以看出,它对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以及任务的完成来说是非常大的阻力。因此,想要控制自己,让自己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很有可能需要与拖延心理对抗。只有在战胜拖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毅力按照计划较好地完成任务。
将这种现象和上述实验所得结果相结合,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不要将事情拖到最后才做。如果将任务拖到最后再做,就会影响任务的完成质量。而且拖得越严重,任务的完成质量也就越差。
怎样才能降低或者避免拖延对于任务完成质量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实验中借鉴一些方法。
实验中的被试者同样是在3周之内完成3篇论文,但是因为上交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最后上交的论文质量也不一样。由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段完成工作任务来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降低拖延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个小技巧“骗”一下自己,让自己提前完成任务。比如,本来任务完成时间是一周,但是你可以“骗”自己任务完成时间只有4天,并在4天之内抓紧时间将任务完成。然后,在剩下的3天时间里,对所完成的工作进行适当的修正。
每当按时且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时,你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这样可以强化你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从而培养出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