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能够产生美,也能够保持美的鲜度,不要无止境地靠近,那样会让你的爱失去原有的模样。就像是一幅很美的油画,离得太近,就会看不清画的内容;离得太远,就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只有找到一个最适合的位置,才能看懂画的美。
不要说“爱你等于爱自己”
相爱的人之间需要忘我,这几乎是所有陷入爱情漩涡的人的共同观点,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人们总认为爱自己的人是自私的,总把爱自己和爱划分成两回事,有些很普遍的用语就反映了这种偏见。例如:“爱其他一切是好的,爱自己则多少是坏的,“恋爱基本上是一种责任和奉献的状态”,“要求受注意,受关怀不是爱的真谛。”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么多的恋爱悲剧又是怎么回事呢?两人相爱,相信爱就是给予而不求回报,他们从来没有清楚想过或确切地希望从对方那儿得到什么。
对方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逐渐转化成怨恨,掩不住的愤怒就在微不足道烦恼中抽芽。俯拾即得的例子是,一对男女,曾经如胶似漆,现在却互相谩骂,而这表面的争吵又只是双方心底彼此憎恶的冰山一角。
日渐升高的离婚率多少可反映出上述情形已经很普遍,也许,在以往变动较少、生活步调慢于今天的时代,很容易隐藏内心的不满,但那毕竟也是个可以堆积的垃圾而不怕污染的时代。现在这样方法已经行不通了,把垃圾堆在一角,结果是整个地区都发臭。几乎所有的人都曾亲眼或亲身经历爱被怨恨扼杀的情形。
当爱逝去后,取而代之的是失意和伤心,男女双方从未预见这种情况,于是变得莫名其妙的残酷,他们不想借更进一步地了解对方来获取他们想要的,而宁愿把时间花在彼此伤害中。
虽然把这个严重的问题归咎于某一原因是过于简化了,但仍有一个重要因素特别突出。爱的双方如果保有两项自觉就比较不容易以遗憾收场:“我要的已得到满足了吗?”“他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呢?”一个以爱自己为生命基点的人永远不致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而利他主义者的谬论——“我真的不想得到任何东西”,或者“我真的不想伤害她。”这些观点要么是失去自我的前奏,要么就是自我脱罪的谎话。
过分的迁就和无代价、无尺度的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我,如果连自己都找不到自己了,还拿什么来爱别人呢?爱自己是人们寻求幸福的要方之一,但它被忽视了,因为大家都期待着更具异彩的答案。爱自己的结果,让我们深感讶异,它的经过和坠入爱河的情形相同,当一个人醒悟过来,聆听自己的感觉,生命会突然由单调无聊转成让你惊呼:“哇!我真的能感觉什么叫棒!”虽然你仍旧要工作,仍有每天的差事,但事情看上去多少有些不同,你的生命更有意义,每件事似乎都更光明、更有希望,而在其细微之处,似乎更精妙。你会用散布着这种全新感觉的方法谈话、走路、行动。这种觉醒就像爱上别人一样,是个非常合理的过程,只有曾经体验过的人才能深明这种经验。
在许多方面,爱自己也许太骇人听闻,因而不为社会所接受,人们日常所做的许多事是基于相互奴役,只要瞧瞧国家、企业及家庭的情形就不证自明。父母亲用老祖宗一脉相承、一成不变的方法养育子女,他们用责骂与惩罚控制子女,而未曾设身处地地回想自己为人子女时受这些惩罚的感受。
除非你惯于给予自己爱,否则你无法将爱表达出来,爱自己是一个基线,是你对自己态度的总结。诚然,每个人都会挑剔自己,对身边的事失去耐心,但是如果你给自己的伤害多于赞扬,你就是在跟自己为敌。
爱自己就要给自己留出一个可以独立的空间。坚持自己的私人空间反而是坚守爱情的保证。
“婚后,我希望拥有私人的房间!”“就算结了婚,我还是坚持分床睡”,如果你的恋人在婚前向你作出这种宣示的话,你将做何感想呢?
“你真的喜欢我吗?”“这么冷淡的女人……”“现在就这么说了,将来还得了……”心中难免萌生这种疑惑。
乍看之下,希望各自拥有自己的房间,好像刻意让彼此保持距离,意味着不想和对方亲近。事实上正好相反,这种拥有“自我空间”的夫妻,彼此之间反而能天长地久地维持下去。
洛山布拉特及布德针对已婚夫妇以及未婚但已同居的情侣们,做过一系列的调查,得出以下的结论:已婚的夫妇们,大多拥有各自的床、各自的房间,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分得相当清楚,并不是所有的事都一起去做,经常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而同居的情侣则不然,他们较少有自己的空间,两人的生活领域几乎重叠在一起。
其实抱持着希望两人长长久久生活在一起的想法的人,通常会希望拥有私人的空间。因为不管多么亲密,个人的隐私还是需要维持的,即使亲密如夫妻、情侣,让对方保留一点空间,反而能让彼此的感情更加持久。
而无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两个人都要黏在一起,毫无隐私可言,反而会让男女双方没有喘息的空间。其中一方甚至希望能找个地方透透气,因此便瞒着对方在外面拈花惹草。对方会这样做无非是想要确认自己的独立性以及存在性罢了。如果知道最后将演变成无法交集的两条并行线,何不在最初就身体力行“夫妇(情侣)是两个独立个体,而不是一体两面”的道理,以成熟的心态处理两人的关系,才能白头偕老。
因此,如果你的恋人在婚前即向你表明要有各自的房间,或是种种行为皆表现出完全尊重你的隐私权时,你应该感到非常高兴。这表示她(他)非常注重你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她(他)希望和你天长地久的明证。
距离能够产生美,也能够保持美的鲜度,不要无止境地靠近,那样会让你的爱失去原有的模样。就像是一幅很美的油画,离得太近,就会看不清画的内容;离得太远,就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只有找到一个最适合的位置,才能看懂画的美。
同林鸟何以变成纷飞燕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然而,世界上离婚的比例却越来越大。社会学家指出,离婚率的提高表明,情商在维持夫妻关系方面,起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作用。
1860年,美国的离婚率只有10%;1920年,离婚率增加到18%;1950年离婚率上升至30%;在1970年结婚的人当中,有一半的怨偶劳燕分飞;而于1990年结婚的夫妇,白头偕老的只有1/3左右。
离婚率的升高,或许有许多的社会因素支配着,比如婚姻观念的变化。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情绪商数比以前有明显下降。
这说明,社会的变化使夫妻双方的情感基础日益脆弱,而彼此维系婚姻情感的能力也在衰减。
现在,离婚同结婚一样,只是一道简单的法律手续。但毫无疑问,夫妻双方都将为离婚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解除婚姻关系,同时也意味着一种金钱的赔付交易。这种金钱赔付的借口是精神损失或感情补偿。夫妻一方要求解除婚姻时,不惜降低自己的情绪商数,使婚姻出现裂痕,但另一方往往要求金钱来进行补偿。
这种行为不难理解,在夫妻陷入婚姻危机时,彼此都希望通过金钱来弥补自己维系感情的愚昧。获奥斯卡奖的约翰·卡森与妻子乔安娜离婚时,乔安娜就要求获得每月22万美元生活费的补偿。
乔安娜的律师如是说:“一个过惯了豪华舒适生活的女人,一旦被她的丈夫抛弃,她的心灵会受到严重的损伤。这不但使她失去生活的信心,还迫使她丢弃珍贵的珠宝、华丽的衣着以及昔日的风光。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因此,她提出的要求是合理合法的。”
夫妻本是同林鸟,理当双宿双栖,白头偕老。然而,在由金钱支配的富裕社会中,维系婚姻的情感能力毫无疑问地被忽略了,于是,同林鸟也就变成了纷飞燕,婚姻中的男女一拍两散,各自生活。
夫妻双方对婚姻的认知模式
一个年轻人气冲冲地从家里跑出来,脸上的表情十分僵硬。
紧跟其后的是他的妻子,她气急败坏地指着他的背影责骂:“你这个没良心的!你为什么不能对我好一点?”
妻子的前后矛盾的咒骂与恳求,以及渐渐离她远去的背影,代表了所有怨偶的关系:她要求对话,他却不断退却。
在婚姻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与社会文化背景及儿童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在男权社会中,男人很少注意自己的感情生活,同时,他对女性的感情也很马虎。男人用于情感的能量,大都被转移到社会竞争、事业成败等其他方面,或者说,有某种无形的力量要求他这样做。
女孩子自小时候起就与父母讨论情感问题,家庭教育要求她们注重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父母给女儿讲故事时,用字用句也常富有情感意味。在这种教育氛围中,女孩子的脑子里渐渐有了情感的概念。
因此,一般来说,女性的情感能力比男性成熟得要早,也更为丰富。而男孩子的教育要求他们克制和掩饰,在他长大成人后,许多人表现为情商低下。
社会对个人的情绪要求,在孩子的游戏中可以找到答案。
女孩一起玩时,通常人数较少,关系较亲密,她们强调减少敌意,促进合作。而男孩一起玩时则人数较多,关系较简单,游戏规则凌驾于每个人的情感之上,否则将导致集体的摒弃。
在游戏中,如果一个女孩子受伤了,其他的女孩子会停下手中的游戏,到哭泣的女孩身边去安慰她。但是,如果一个男孩发生同样的情况,他应当退出游戏并停止哭泣,好让剩下的人维系先前的游戏规则。
女孩比较注重个人的心灵体验,为了个人的心灵体验,有的要求外在的关系作出让步。这在男孩世界里是不允许的。男孩被要求不能失去自主,女孩寻求的是情感上的关怀,这也使两性在对话时有不同的预期。
小孩子总是担心被人嘲笑有异性朋友。在4岁时,大约一半的孩子有异性朋友,两性间的情绪表现并没有大的差异。到6岁时,只有1/5的孩子仍与异性有朋友关系。到8岁时,甚至这1/5的关系也破裂得差不多了。两性世界自此分道扬镳,要到青春期开始约会后,才重新交织在一起。
女孩的语言表述能力比男孩成熟得早,因而比较善于表达情感。男孩通常不被鼓励说出自己的情感,所以对自己和别人的情感比较不敏感。
女孩的这种语言优势,一直保持到婚姻关系中。在婚姻中,她们表现出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甚至把良好的沟通看作婚姻的基石。而许多男性即使在婚姻陷入危机时仍不明白,为何较少的与妻子沟通会导致婚姻的危机。
不少男子结婚后,仍不知道如何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识不到夫妻间交流感情的方式,将决定婚姻的存续。他们看中的是社会地位、金钱和权力的获得,以及**次数、子女教养方式、财物的处置等等。
善于同妻子进行情感沟通的丈夫,通常不会使婚姻濒临决裂的边缘。
1989年,英国伯明翰市落成了一座“离婚宫殿”,只要是被判决离婚的夫妇,都可以在此举行一个简朴的离婚仪式。
在仪式上,准备离婚的夫妇一边手拉着手,一边依照规定说:“再见了,感谢您与我度过以往的美好时光,祝您未来生活幸福!”而后分手。
据主持人说,建造此宫殿的目的,是使即将分手的夫妇消除紧张情绪,让他们微笑着彼此告别。
在此举行离婚仪式的夫妇,许多人都是挥泪而别的,甚至有些原本决心离婚的夫妇,在最后一刻的情感交流中,回忆起初婚的幸福情景,又重归于好。
等到在离婚仪式上进行感情交流未免太迟了,为什么这些夫妇不把最后一刻的感动,放在生活的每一刻?在他们相处的日子里,在彼此的攻击和吵闹中,又何曾有最后一刻的愧疚?
其实,维持感情的艺术在婚姻的开端、结束都是相同的——相爱容易相处难——只是在相处的时刻,我们把它忽略了,甚至忘记了。
男人与女人的战争
婚后,丈夫和妻子各自向他们的朋友抱怨。
丈夫:我想和她一块做事,她却只想跟我讲话。
妻子:没结婚时我就话多,可那时候无论我讲多少废话,他都爱听。如今我一开口,他就皱眉头,嫌我烦。
恋爱时,男性较愿意听女友谈心,一旦结了婚,就愈来愈少与妻子交谈。男女对于交谈的不同态度和期望,无意中降低了交谈的质量,表现为情绪商数的降低。
固然,婚前婚后女方想说的话有了很大的变化。婚前的交谈主要是关于两个人的关系,爱的呓语。即便反复唠叨,也只是说明爱之深切,爱侣自然不会反感。
然而婚后,爱的呓语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关于生活小事的烦恼,自己的忧愁、身体的不舒适、家务的劳累等等,丈夫对这些并非没有感知,但他宁愿两人一块做事,也不愿听无穷无尽的抱怨。
丈夫对于婚姻的预期通常比妻子更乐观。一项研究说明,丈夫在婚姻的各个层面,如性关系、财政情况、是否倾听、能否相互包容等方面,都比妻子更为乐观,而妻子则更多地注意到婚姻的问题,所以也就比丈夫更会抱怨。
妻子一般都把丈夫当作倾诉的对象,女性情感较丰富,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较明显,容易引**绪的大起大落。而丈夫却很少像婚前那样温柔地爱抚她,会使她对丈夫有失望感,这种失望反而加剧了她的絮叨,希望这样会引起丈夫的重视,而丈夫最好的方式是聆听。
情绪必然通过体态语言加以表达,夫妇间恶意相向时,表示轻蔑在所难免,但愤怒加上轻蔑,将使情绪处于决堤的边缘。
因而,情绪商数较高的夫妇都努力避免这种情况。比如最常见的形式是侮辱或嘲讽的字眼:浑蛋、不要脸的、软弱无能等等。体态语言如嗤之以鼻、眼睛上扬、嘴角微偏等。
研究表明,即使夫妻一方只是略为表现某种意含轻蔑的表情,另一方也会迅速作出无言的反应: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长期如此,不但彼此情绪恶化,健康也必定每况愈下。
轻蔑表示夫妇对伴侣作了最低的评价,诉诸语言或行动之后,对方不得不逃避或采取守势。倘若在发怒时导致恶言相向,在长期的冲突中,一方可能干脆不说话,导致一方进攻,一方沉默的冷战。冷战是由于夫妻双方根本不进行情感交流,所以,它比恶言相向更威胁婚姻的稳固。
研究表明,通常的情况是妻子对丈夫表示轻蔑,而丈夫以无声加以回击,婚姻关系走到这一步,伴侣已形同路人,甚至连多年来朝夕相处所形成的心有灵犀也不复存在了。这样坚持不了多久,婚姻也就在冷战中走到了尽头。
请耐心地聆听爱人
丈夫:求求你别这样大声,行不行?
妻子:我不大声行吗?你根本就没在听我说,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这样的对话在许多夫妻之间都曾经发生过,却不是每对夫妻都能妥善处理这一不太妙的现实。
倾听是维系婚姻的重要力量,往往在上面的对话过后,伴随的是更加激烈的争吵,双方谁也不听对方在说什么,只顾批评和辱骂对方。
其实丈夫的意思可能是:我在听着呢,请你小声一点。
妻子的意思可能是:你只要表现出在听我说,我就会小声了。
争吵的爆发,显然是双方都置对方的和解意图于不顾。被抱怨的一方急于自我防卫,把对方的抱怨视为攻击,要么充耳不闻,要么立刻驳斥。
许多最终离婚的夫妻都是被怒火冲昏了头,一味在争论的问题上纠缠不清,根本不考虑对方话语中的和解意图,不将抱怨理解为一种谋求改变的呼唤。
固然,在争吵中仍能保持冷静的人是不多的,大多数人在几句争吵中就昏了头。但经验证明,保持反思能力是重要的。
在情绪冲突中保持反思能力,自然是一种较高的修养,它帮助你修正你从配偶那里得到的信息,不把自己的认知强加到对方之上,而是将敌意或负面的成分过滤掉,如去掉侮辱、轻蔑、过分的批评等,对对方的信息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通常,夫妇一方过头的情绪表现的目的,在于引起配偶对自己感受的注意,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对情绪之激烈大惊小怪。假如妻子说:“你等我讲完再打岔好不好?”可能你不会因她的盛气凌人怒上加怒,而会耐心地听她把话讲完。
在情绪冲突中,保持反思力的最高境界是同理心,也就是彼此都能明白对方的话语背后的真实含义。
要达到同理心,就必须理解对方的感受,而自己必然是冷静和克制的,否则同理心只会变成曲解,一旦失去了冷静,同理心也就无从说起。
在我们自己的感受强烈希望别人能够理解的时刻,我们是很难心平气和地理解他人的感受的。倾听使我们自身得到安宁,也使对方因我们的安宁而安宁,情绪通常都这样做着无言的传达。
婚姻治疗中,一种常见的倾听技巧是“反射法”:一方抱怨时,另一方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不但要表现抱怨的内容,还要传达抱怨的情绪。
如果对方一次表达不出真实的感受,那就再来一遍,此方法看上去挺简单,真正做起来却不容易。
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我们理解对方话语所包含的情绪内容,而且能使双方产生真正的情感交流,简单的重复,就使即将爆发的情感冲突湮灭于无形,防止了新一轮情绪崩溃的发生。
同理心的保持必然使我们将对事的抱怨转变为对人的攻击。
海姆·季诺认为最佳的抱怨模式是XYZ:因为你的X行为,让我产生了Y感受,我希望你能改正Z行为。
举例来说,你没有事先告诉我,你约会会迟到,我感到愤怒和没有被尊重,你早该打个电话来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夫妻冲口而出的很可能是:你这个只顾自己从不为别人考虑的混账东西!如此一来,自然揭开了情绪战的序幕。
在婚姻中,只有彼此尊重与爱才能化解敌意,坦诚的沟通应该避免所有恐吓、威胁、侮辱等字眼,或是各种不恰当的自我防卫:找借口、推卸责任、反唇相讥等。
在争吵中,能够从别人的观点来观察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即使最后不能达成一致,也不至于形成激烈的情绪冲突。即使情绪一时无法缓和,你也要告诉对方,自己在倾听对方的谈话,懂得对方说话的意义。
人在自我感觉受到了伤害的情况下,第一个反应是原先最早的反应模式,所以懂得了以上的道理,在吵架时未必能马上派上用场。作为一个习惯的反应模式,它必须在吵架的情境中不断地练习,才能在情绪冲突起来时自觉地加以应用。
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你的婚姻生活的情商就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