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有云:“天道忌盈业不求满。”意为事事要留有余地,则“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世事如浮云,循环往复,瞬息万变。在《周易·复卦·象辞》上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指的是太阳到了正午,就会西落,十五的月最圆,残缺之时马上到来。天地有此亏盈消长之道,人世间的事物也是如此。当《红楼梦》中的贾府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时,其实也正是走向日暮穷途的“拐点”。最后,终于“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地一败涂地。
天道的盈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太阳到了正午自然中天,月亮到了农历十五必然最圆。而人却能够进行自我控制,使自己保持不“满”的状态,以避免走下坡路。
号称“中国三大庄园”之一的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和股市里的“杨百万”或其他行业的“×百万”不同,“康百万”指的不单是一个人,而是对明清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当年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曾经得到康家的资助,便赐名“康百万”,于是康氏家族因慈禧的封赐而名扬天下。
在康百万庄园里,珍藏着一块名为“留余”的匾,该匾开篇提到:“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里所谓的“四留”,引用的是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铭。康家的前辈以此来教育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它的人。接着,该匾又引用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故宽一分,自有余味。”最后又总结道:“若辈之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什么是昌家之道呢?无非是“留余忌尽而已”!所谓的“留余”,在表面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措置裕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二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置人于死地。狗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会咬人,人被逼急了很容易做出极端的反抗,例如很多暴力犯罪就是源于“忍无可忍”。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很多时候,人能生时定要求生,有百条生存之路可行,斗争中给他断去99条,留一条与他行,他也不会提着自家脑袋来拼命。倘若连他最后一条路也断了,那么,他一定会绝地反击,背水一战。想一想,世界之大,人事之繁,何必逼人无路、激人无颜呢?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历史的车轮行驶在今天这个高速度、快节奏的路上,“富”与“穷”的转换速度与节奏也随之变得频繁而又快速。看那些财富榜上的英雄,不出三五年,或一蹶不振,或身陷囹圄……“富不过三代”大有“富不过三年”之势。原因何在,一个字:“满”。仗着被子长,拼命把脚伸,伸脚尚不足,还要满铺滚。结果不是受了冻、着了凉,就是滚落床底难以翻身。反观康氏家族,上自六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
企业的常青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基座,家族的常青又何尝不是如此?可以说,康家良好的家族文化,是康家繁荣昌盛四百年的秘诀。而在康家的家族文化里,康家家训——“留余”是文化的内核。儒家从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无来不陂,无往不复。”即人生变故,犹如流水,事盛则衰,物极必反。
天道的盈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太阳到了正午自然中天,月亮到了农历十五必然最圆。而人却能够进行自我控制,使自己保持不“满”的状态,以避免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