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马克去参加了一次宴会。宴席中,坐在马克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个幽默的笑话,并引用了一句话。
那位先生说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克知道他错了,应该是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就很讨嫌地纠正他。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
马克的老朋友查尔斯坐在那位先生的右手边。查尔斯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经多年了。于是,他们俩都同意向查尔斯请教。查尔斯听了后踢了马克一下,然后说:“马克,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那晚回家的路上,马克对查尔斯说:“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里。”
“是的,当然,”查尔斯回答,“可是亲爱的马克,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也并没有问你的意见啊?为什么要跟他抬杠?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一般情况下,抬杠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但是你永远也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即使赢了,实际上你还是输了,因为你伤了对方的自尊,对方会对你产生怨恨之情。
无谓的争论除了会破坏大家的感情外,毫无意义。带有偏执的、明显攻击性的争吵,就像恶魔一样,吞噬着人们之间的友情。辩论双方因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吵得面红耳赤、难分胜负,往往为芝麻大的事钻牛角尖,结果两败俱伤。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你自己要衡量一下,是宁愿要一种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有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争论中改变别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劳。只能靠宽容以及用同情的眼光,你才可能达到改变别人观点的目的。
小胡是个出了名的“杠爷”。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会跟别人抬杠。你说东他偏说西,你说这个事情应该这样,他却总能找到理由反驳你,有时候甚至无理也能辩三分,让人很下不来台。时间久了,大家都怕了他,讨论问题都怕被他听到,不然又惹火上身,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彼此都不愉快。
爱抬杠的人一般表现为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并经常对别人说的话发表不同意见,其实这是一种自恋和逆反心理的表现。
有自恋心理的人特别在乎自己的感觉,不会换位思考,更不会替他人着想。自己往往喜欢扮演一种救世主的姿态,觉得什么事都应该自己说了算,别人都应该听他的。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由一种未完成的情绪所致,以往没有得到表述,没有得到尊重的机会,希望能在后天中寻求补偿。
想要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重视,你可以采用其他的办法。爱抬杠只会破坏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切记,不要跟人抬杠。你的看法也许很正确,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别人的看法不正确。坚持自己的意见与容纳别人的意见不是矛盾的。
有个人曾对相熟的朋友说,他不会和同学中的某个同学再合作了。
朋友很惊讶,就问他:“你们是同学,生意上又可以互惠互利,为什么呢?”
那个人说:“这么多年了,我那个同学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我听着他嚼口香糖的声音就想吐,还有我拉他去跟人家谈判,出来后我真为有这样的同学而丢人。他的形体语言太夸张了,总是喜欢跟别人唱反调,一直到双方都十分尴尬才住嘴,对方觉得我们跟人家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做生意啊?”
其实,那位同学人不错,也有不少优点,但修养、喜欢跟人唱反调等问题竟然给他带来如此大的负面影响,真是出人意料。
我们和人抬杠、反驳,有时或许会取得胜利,但这种胜利是最为空洞的。我们要关注于自我修养的提升,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人生或者发展都会获益良多。
和人抬杠,你输了,你会丢了面子,当然会吃亏;你赢了,会使对方丢了面子,让对方对你怀恨在心,自然也是一种吃亏。所以,无论何时,避免和人抬杠才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