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人生活在绝对的两极思维的峡谷中,或者是甲,或者是非甲(乙),没有其他的选择。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以无数的事实证明这种思维方式是错误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既不是甲,也不是非甲(乙),而是丙。换一句话说,就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言,正方案不行,反方案不行,只有正反方案之外的方案,即第三条方案才是最佳方案。
宋朝的蔡京在洛阳的时候,遇到一个有趣的诉讼案件。有一个妇女生过一个儿子之后改嫁了,在新家里又生了一个儿子。后来,两个儿子长大成人,都做了官。他俩争着奉养母亲,相持不下,打上了官司。断案的人没有办法裁决,向蔡京求救。蔡京听后说:“这有什么困难?问问他们的母亲,愿意去谁家就去谁家,不就完了吗?”就这样,蔡京以一言断了案。
断案人之所以陷入困境,是他的注意力只在对立的两个方案中打转转,是这个儿子的要求对,还是那个儿子的要求对?他就没想到跳出这个圈子,另外想办法。蔡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发现了第三条路。
办事能力平庸的人在处理事情时,往往是一叶障目,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打转转,不能以发散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办事能力高超的人能见人所未见,知人所未知,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眼光敏锐,站得高,看得远,能在别人思考的范围之外思考,从而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东西。要想提高办事能力,应该善于在常规范围之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