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文贵简明,崇尚“文约而事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提倡写短文,说短话,比任何时代都讲究实效,注重简明。说话要简明,语言要精练,就是要以最经济的语言手段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内容,使听众在较短的时间内与说话者进行有效的交流。
记得有位作家在领一个文学奖时,应邀发表了这样的即兴演讲:“瓜田里有很多瓜,我就是其中一个,并不比别的瓜大、好,只是长在路边上,被人发现了。”
作家将自己比作普通的瓜,被人发现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谦逊、雅致而又幽默。感言简洁明了,但绝不简单,其含义深刻,让人听后难忘。
一个人要在人际沟通中做到说话简洁却不简单,一语中的,应该按照以下四个方面做。
1.抓住重点,厘清思路
我们平时与人寒暄或进行简短的交谈时,是比较随便的。但在正式场合——比如主持会议、讨论问题、开会发言、演讲等情况下——就不一样了,它要求说话者对所说的内容应有深刻的理解,并对整个讲话过程做出周密的安排。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点要求。
(1)把握中心。说话最忌离题胡扯、不着边际。说话与写文章一样,要紧扣中心,不蔓不枝。而说话扣题,首先要明确中心是什么,定了中心,也就确定了说话材料的取舍。围统中心,对杂乱的材料整理、归类,从中找出材料间的内部联系,能说明中心的留下,不能说明中心的去掉,这样才能保证说话扣题。
(2)言之有序。说话不能靠材料堆积吸引人,而要靠内在的逻辑力量吸引人,这样才有深度。要较多地采用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安排。时间顺序最好按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安排,这样听众才容易理解。
(3)前后连贯,首尾相接。说话的开头至关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说话的进程和效果,因而一定要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开场白,迅速引起听众对你的兴趣和好感,并及时切入正题;多层意思之间过渡要灵活、自然;结尾时应进行归纳,简明扼要地突出主题,以加深听众的印象。2.遣词贴切,表达清楚
讲求语言的准确性,是对语言实效性的基本要求。与人交流中,如措辞不当或对交际对象缺乏了解,就会引起对方的误解或反感,达不到沟通的效果。这时就得加以控制调节,换一种说法,选用恰当的词语,便会使对方易于理解,乐于接受。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选词准确呢?
(1)用词要认真推敲斟酌,精选最能反映说话要旨的词语,使之“以一当十”,“言”半功倍,以求辞约意丰。
(2)要注意辨析词义,使说话达意、恰当。词义有轻重之别,例如,“损坏”“毁坏”和“破坏”。词义也有范围大小之别,例如,“边疆”和“边境”。词义的感情色彩更不能忽视,“鼓动”和“煽动”,“果断”和“武断”,“保护”和“庇护”,“团结”和“勾结”,其褒贬之别是千万不能混淆的,如有误用,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3.言简意赅,短小精悍
说话应该言简意赅,以少胜多,这样才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也便于听众理解和记忆说话的内容。对于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废话、言之无物的空话,听众极为厌烦。要达到言简意赅,讲求实效,就应做到以下两点。
(1)长话短说,避免啰唆。在说话之前,先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对讲述内容分清主次,确定详略。对于别人熟悉的、爱听的多说,对于别人不熟悉、不关心的少说;事情的重点、要点,要简要交代清楚,而枝节问题则可一语带过。
(2)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这并不是说长句不好,长句有其优点,能够表达缜密的思维、委婉的感情,能够造成一定的讲话气势。但是,由于长句结构比较复杂,如果停顿处理不好,不但讲话者觉得吃力,就是听众听起来也要耐着性子。而短句的表达效果简洁、明快、有力。当然,长短句的区别是相对的,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短句同样要恰到好处,切中主题。
4.戒掉口头禅
一些不良的语言习惯,往往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说话时应加以注意。口头禅是一种语病,原指人们不懂禅理,却喜欢以僧人常用的禅语作为说话的辅助性语言,后来泛指在说话中反复出现的无实际意义的词语。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是不是”“对不对”“是吧”“对吧”“反正”“这个”“那个”等。这些口头禅为简洁、流畅地说话带来阻力,更主要的是某些口头禅还可能伤害对方的情感,如有人喜欢说“我告诉你”“你得了吧”“你懂吗”等口头禅,给人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之感,令人感觉不快,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因此,有口头禅的人,必须针对具体情况,有意克服,认真矫正。
要使自己的语言简洁凝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名句中,我们能看得出古人追求语言简洁精当所做的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达到“少而准”“简而丰”,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要善于综合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才能准确精辟,既有力度又具魅力。
※妙语点睛
语言要做到简明并不容易,需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要善于综合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语言,才能准确精辟,既有力度又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