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2年,北国之春,海河两岸。
伴随着一座现代化新城的躁动,一个后来被称为“城市运营商”的新生儿呱呱坠地,开始了它那注定不会太平静的成长历程。
直到今天,很多人对这个新生儿的降临依然抱着怀疑和审慎的目光。有人说,所谓城市运营商,不过是房地产发展商换上的一件“新马甲”而已,虽然叫法不同,但骨子里还是一个东西;也有人说,房地产商的开发规模有限,只能间接地推动城市发展,不应该忘了自己的本分,去搞什么运营城市;还有人则干脆说,经营城市是政府的事,让城市运营商走开!但另一方面,也有人为城市运营商的出现拍手称庆。最兴奋的莫过于跟地产运营相关的企业和机构,能够带上“城市运营商”的桂冠已经成为他们的梦想;在很多城市,城市运营商已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政府开始频频借助城市运营商之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11月,“城市运营商”的字眼第一次赫然出现在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文件中,算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认同。
为什么对于同一个新生事物会出现如此截然相反的态度与立场?到底孰是孰非?这个乍一听起来有些玄乎的城市运营商到底是何方神圣?它是一朵新时代的报春花,还是一个经营城市的早产儿,是经营城市的必然结果,还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新概念?
但无论人们对“城市运营商”的反应和意见如何,无论是热情的拥抱还是冰冷的排斥,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都从一个侧面足以说明:“城市运营商”作为一种现象已经不可忽视,它的存在已经不容置疑,这个健壮的新生儿正试图走进更多人的视线,正在按照自己的路径悄悄攀上历史的舞台。
作为“城市运营商”概念的始作俑者,我们越来越感到,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巨轮缓缓驶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之中,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每年至少驱使1000万农民从农村搬进城市的历史进程,伴随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10多年来不可阻挡的飞速发展,城市运营商的诞生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中国城市化、市场化的必然产物。
在此,为了系统、全面地讲述清楚“城市运营商”的应有内涵,澄清人们对城市运营商的种种误会和混淆,我们将向读者讲述在天津的关于一个城市运营商的成长故事。它所展示的,不仅是天津在迅猛而来的城市化浪潮中,一座可容纳两万多人就业、四五万人居住的现代化新城,是怎样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萌芽和发生的,更重要的是,它尽可能地描述了一家企业是怎样完成从最早的市政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再到先行一步的房地产大盘开发商,最后过渡到城市运营商的发展历程。
客观地说,正是在和这家优秀企业长达半年多的合作和探索中,我们日益感到了“城市运营商”的不可阻挡之势,以及这个精灵将给中国大地,给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冲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