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之心,魅力成都(1 / 1)

所谓城市竞争力,不仅是GDP的多少,关键还在于:一、城市的辐射和聚合半径有多大;二、城市的个性与魅力有多强;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多久远。

“西部之心,魅力成都”——这是工作室给成都定位的8个字,也是成都发展战略的核心理念。

一方面是成都有什么,另一方面是成都被中国、西部需求的到底是什么?对于中国,成都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第四城”,新生的国家级区域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是中国无可争议的休闲之都,人居天府,是东西部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物资流交汇的枢纽。

对于西部,成都是西部金融、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西部创新中心——新技术、新信息、新观念的诞生地、新体制的发祥地,是区域创意经济和时尚文化的引领者,是西部信息中心和产业服务的平台。

对于巴蜀,成都应该是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渝城市圈的服务型、消费型的区域中心城市。

成都要打造“西部之心”,就必须扬长避短,强化成都的“造血”、“聚合—辐射”功能,大力发展服务业,寻求适合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产业构架体系。

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的长度。新“木桶”法则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分工合作、资源整合的经济,如果能把原有的长板做得更长,做到极致,使其成为绝对的优势,并且依此长度,到市场上去寻找短缺的其他长板,通过优势组合,组成一个新木桶,将取得更大的效益。

有了清晰的城市定位,工作室进一步顺瓜摸藤,疏理成都的各种产业要素,提出具体的策略和可操作性的突破口:“服务业的发展是引导、提升城市转型的催化剂,是强化城市“聚合—辐射”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它将会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成都来说,将是支撑大成都明天发展的战略产业,是提升、优化西部之心的重要部署。”

除了成都已发展日趋成熟的商务服务业,包括金融、商业、物流等,以及生活服务业,包括居住、健康等,还应重点发展关联性强、外向度高、附加值大、仍有提升空间的服务业:休闲产业,会展业,知识型产业。

知识型产业是孵化器,休闲产业是聚合剂,会展业是辐射器。强化这三大核心产业,对内可以强化成都综合经济功能,优化原有产业结构,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对外可以扩大成都的“辐射—聚合”空间,是推动大成都平原城市经济圈的发展,使成都成为真正意义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

为什么要以休闲产业为突破口?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

休闲产业的主体是指由旅游业、娱乐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复合所构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

休闲不等于空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休闲不等于旅游业,具有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创造性、复合性等特点,其对经济的拉动将产生无处不在的原子裂变效应。从历史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制造加工业的繁荣。然而,今天城市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转向并依赖于休闲活动的兴旺发达。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也越来越依赖于休闲要求的实现。

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文化精神,是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核心竞争力。任何刚性的政策和手段可能压抑之,扭曲之,但不可能强制改变之。成都的气质就是休闲,休闲是成都最大的资源优势、最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在当今休闲大趋势下,政府应因势利导:正其名,顺其言——创造休闲产业良性发展空间;辨其行,导其为——引导更有价值的休闲生活;扶其业,成其果——给予积极扶持的产业政策;扬其名,垂其范——树立休闲新形象,广阔市场;异其质,升其值——引入外来休闲企业和消费。

如果因为担心人们的“过度休闲”,放弃了休闲产业的发展,无异于倒洗澡水把正在洗澡的孩子一起倒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成都人内向型、低价值、自发自为、卡拉OK式的休闲行为,引导提升转化成为外向型、高价值、高品位、服务世界的休闲经济。这一点,成都人已经开始了。

有休闲生活,才可能有休闲产业。休闲生活催生了一个城市的休闲特色:浓郁的休闲气氛,繁荣的休闲商业,丰富的休闲服务业,多姿多彩的休闲娱乐业。

因此,成都应成为人们心中的“后花园”,成为所有的人都乐意、盼望、不得不到此实现自己生活梦想的休闲城市。

会展业——会展活动选址时除考虑会馆设施、交通条件、服务水准等要素外,还会考虑:地区魅力,是否能吸引人们欣然前往;地区行业构成,是否提供可资考察的行业资源;地区关注度,是否具有成为舆论热点的话题;地区信息聚散能力,是否具备“获取—传递”最新信息的条件。

成都具有这样的优势:城市魅力独特,行业题材丰富,媒体传播领先,物质、信息聚散迅捷,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趋势下,完全具备发展成为国家级会展之都的优先条件。

知识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是知识产业的一个分支,是以知识资源为主导要素,高附加值、低有形资产投入的产业类型,是中小企业的天堂。成都的人文环境非常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成长,制定相关推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形成民营企业的创业沃土;

中小民营企业是三大战略产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和根本支撑体,产业政策倾斜关键是政府实行政策倾斜、金融倾斜、行业组织、行业推广等扶持手段,引导民营企业往此方向发展。

做好长期发展研究的同时,成都还需通过以下几个突破点来推动城市发展和“西部之心”的打造:

新城开发:主题引擎拉动板块增长——以产业主题为龙头,拉动投资和消费,使项目的启动具有强烈的产业及市场引导能力;整合相关行业资源,在此基础上,带动新城板块的开发;每一个引擎,都成为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龙头。

旧城改造:以点带面,展现魅力成都——腾笼换鸟,大力度加快政府及其重要职能机构的外迁,疏散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缓解交通压力,为构建中央商务区(CBD)、进一步强化老城区的金融、商贸、休闲功能置换出更大的价值空间;挖掘和提升老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强化老城的休闲功能;促进老城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对接。

旅游拉动:打造大四川旅游服务平台;提出口号:“让成都休闲起来!”,发动全民旅游,提高成都市民的休闲档次;为成都度身策划、组织一系列活动和事件,如休闲节、美食节、汽车博览会等;鼓励驾车游,为四川的大旅游配上汽车轮子。

飞天计划:十万精英入赘成都——推出一个全新的城市形象:最适于创业、人居、生命质量最佳的城市。

全方位拉动会展业——在一到两年内,以成都为中心,通过“拉进来、走出去”,通过高层次的、各种类型的会展活动,以达到内强功能、外树形象、拉动产业的效果。

……

工作室在报告中响亮地提出大成都的新策略形象:

西部之心,魅力成都;

休闲胜地,人居天府;

中国生命质量最佳的城市;

让世界享受成都;

少不入川——人生最大的遗憾。

最后,工作室以不无**的笔墨描绘着这样的成都:

未来三年内,掀起一阵会展旋风,营造一片知识沃土,建设一座休闲城市,推出一个全新形象,世人将看到——

一年成势:在一到两年内,以会展旋风为龙头,树形象、造舆论、搭平台,形成“西部之心”的战略态势;

二年成形: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以及休闲、会展、知识产业多方面形成亮点,构筑“西部之心”的战略格局;

三年成都:通过以上几大策略的突破,整个“西部之心”的基本框架已经构建起来,区域中心城市的打造已初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