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实战(1 / 1)

“3+1”格局下的成都

无疑,策划大成都是工作室成立十年来接触的最大、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项目。

为了打好这历史性的一役,6月22日,工作室接受委托的第三天,迅速调集北京、广州、上海各地的精兵强将,在深圳总部召开战前动员会,迎接这次非同寻常的挑战。

动员会后的第二天,工作室由各地骨干人员组成策划工作营,分头奔赴成都,驻扎在成都老城区宽巷子的一座花木阴翳、有着浓郁川西民居风格的庭院式招待所中,开始了一场三天三夜的头脑风暴。

与此同时,成都政府方面的配合也有板有眼地迅速展开。6月23日,成都市政府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会议,要求在三天之内准备好工作室所需的所有资料。

6月24日到6月27日,工作室兵分几路,高强度、高频率地走访了成都市政策研究室、宣传部、计划委员会、建设委员会、规划局、房管局、旅游局、文化局、教育局、卫生局、贸易局和粮食局的负责人,并且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西医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及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碰撞、交流,收集了大量有关成都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会议会展、城市规划、旧城改造、信息技术、金融物流、制造工业、交通建设、电子通信等达数百万字的资料。

接下来,三天三夜的交流碰撞,三天三夜的大胆想像,小心求证,头脑风暴围绕着一系列问题展开: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成都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大成都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成都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都的城市经营能否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个性化之路?成都与西部兄弟城市是竞争还是竞合?休闲产业能否为未来大成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力?

三天之后,大成都发展与经营战略的研究方向和策划重点渐趋明朗,一个高屋建瓴、不与人同的方案初露端倪。

可以说,用什么样的眼光和视野看待成都,抑或是如何定位成都,是寻找城市战略突破口的关键所在。

成都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定位?王志纲认为,这个定位不仅是给成都人自己看的,更是给中国人看的;不仅是给今天看的,更是给明天看的;不仅是功能性的,更是包容性的。

城市定位看似容易,做起来实难。成都人谈起成都,多少有几分自恋情结,但无可厚非的是,谁不说俺家乡好,何况自古就是物阜民丰的天府之国、乐土之邦;成都的官员谈起自己的城市,虽然更理性、更全面,但也多是就四川谈成都,眼界还不够开阔。而专家和广告人对成都也都有自己的定位,像什么“多彩之都,美食之都,成功之都”,可谓五花八门。

欲策划成都,必先了解中国城市经济格局。工作室首先从中国城市格局的坐标上来定位成都:

“中国经济开始张弓搭箭。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已经形成了三大城市经济圈——京津唐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这三大城市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担负起中国城市化领头羊的角色。”

“三大城市经济圈为中国的经济奠定了坚固的基础,犹如一支长弓,而长江流域经济带则如一支利箭,张弓搭箭,确立了中国经济整体均衡发展的格局。但决定这支箭的射程和威力的关键不仅在于弓,更在于是否有强有力的支点。”

“纵观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之格局,要实现中国经济整体均衡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中西部的崛起。没有西部的城市化,难以想像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西部的整体发展,关键还在城市,特别是大规模城市经济圈的拉动。”

因此,东部的城市做得再好,从宏观意义上也只是锦上添花,而西部城市则具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可能。

在这个引弦待发的格局上,幅员辽阔、发展滞后的西部亟需形成新的城市圈作为发力点!

中国城市经济的新格局呼之欲出——“3+1”

“3+1”格局的“1”,只可能出现在西部!这是历史给予的一个巨大的天时!

中国除了上述先行一步的三大城市圈之外,还要有一个城市圈在西部异峰突起,只有从整体上真正形成“3+1”的城市格局,中国经济腾飞的夙愿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实现。

那么放眼西部,在已经形成的几大城市经济圈中,谁能挑起大梁,扮演“1”的角色呢?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背景下,成渝城市圈的战略地位凸显: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起点、西部城市轴的中心,成渝城市圈北拉西北,南带西南,东联华中,西引西藏,是西部目前惟一形成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相比而言,西安是陕西省的单核城市,显得势单力薄,终难和前者抗衡。

据有关统计,重庆与成都的经济总量占西部12省市区的1/4。成渝城市圈的人口总数超过6000万,2002年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473亿元,是西部地区最大的消费市场。成渝城市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历来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总之,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战略地位上讲,成渝城市圈在经济总量上远大于可能形成的大武汉城市圈;在战略地位上更强于沿海地区可能形成的辽宁、山东、吉黑、苏西皖南四大新生城市圈。

以重庆和成都为两极的长江上游(成渝)城市圈,最有可能成为启动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取得进入“3+1”格局的入场券。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如果站在整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格局发展态势的层面上去打量成都,就会清楚地看到,成都的机会和未来就维系在这个“3+1”的“1”中。

工作室认为,成都的历史使命不再是仅仅满足于作为西南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而是在“3+1”的宏观背景下,成都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与优势,真正成为中国东西部经济联动的主力二传手和主传动轴,而不是自我封闭、自我欣赏的老成都,不只是实力雄厚的一方诸侯。

成都不仅是四川的成都、巴蜀的成都、西部的成都,更是中国的成都。在中国的城市化未来几十年的舞台上,成都注定要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偏居一隅的成都将永远成为历史。这对成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自然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在成都、重庆、西安的“三国演义”中,成都目前的优势并不明显:

重庆占天时。依托传统的制造业基础,扼守长江上游水道门户的要冲,坐拥直辖之势,已经成为国家拉动西部经济增长的战略基地。重庆市政府在“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的定位方针指导下,明确提出五年内投资6000个亿打造西部枢纽。

西安占地利。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十三朝古都,拥有排名全国第三位的科教资源和排名第四位的高新区,占据西北门户的战略枢纽地位,争创“西部最佳”城市的发展战略。

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会成都则占人和,兼具富饶闲适、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居大西南商贸中心等综合优势的条件,在软性资源上有重庆和西安所不可比拟之处。

这3个城市各有特点,各有千秋,并且都有争当“西部第一城”的雄心壮志。论历史传承、科教水平,成都不如西安;论工业基础,成都不及重庆;在西部铁骨铮铮的硬汉中,成都更像一个白面书生。

更为关键的是,目前的成渝城市圈只具备形态松散的雏形,成都与重庆之间并没有形成紧密的竞合关系,各自为政的格局导致这里只有城市群落,但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城市圈!

成渝城市群缺乏类似京沪穗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谁来填补这个历史的空白?是机会也是挑战。

那么,面临这个巨大的历史机遇,在成渝城市圈中,成都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成都的独家

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