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结缘(1 / 1)

对于顺德,工作室的首席王志纲毫不陌生。在过去三十年时间里,在顺德面对的两次重大转型时机,王志纲曾经以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份结缘顺德改革,一次是新华社记者,另一次是独立策划人。

第一次是农村体制改革。以经济作物为主导的顺德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大批农民洗脚上田,发展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1980年,县委县政府抓住改革带来的契机,提出了“工业立县”的战略思路,在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和亲自参与,使得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到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就翻了一番,经济实现了第一次飞跃;至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已经接近90亿元,全国十大乡镇企业有5个在顺德,形成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顺德模式”。

1987年,当时的新华社记者王志纲,在深度走访珠三角的许多城市之后,推出的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广东跃起“四小虎”》,这个比照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及中国的台湾、香港)而来的文章,把中国改革的前沿阵地广东四个样本“顺德、南海、中山和东莞”比作“四小虎”,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凡排名,必有争议。

广东四小虎空间布局图

顺德排在 “四小虎”之首,争议就未曾停息,其中还有发生两个小故事。一个是顺德的领导见到王志纲说,你这一排号,第二年税收多上缴了十几亿,抱怨背后略显得意;一个是东莞的领导,问王志纲论经济规模东莞比顺德大的多,为什么它居首位,并一再要重新考虑座次。其实,当时王老师这样排名,更多的是对带公有制成份的乡镇企业有几分亲近感。十五年后,甚至三十年后,说起“四小虎”,人们还是饶有兴趣地要为之争论不休,因为这几个地方,尤其是顺德和东莞,在珠三角实在是太具代表性了。一个是东岸外源型经济的代表,一个是西岸内生型经济的代表。

第二次是产权体制改革。1990年代初,由于“产权不明、责权不清、政企不分、管理不善”等问题,许多乡镇企业开始出现危机。政府信誉担保下大量借贷资金,使得企业和政府都负债不轻,“企业负盈,银行负贷,政府负债”是当时经营状况的真实写照。这一切共同困扰着顺德的企业和政府。1992年3月,顺德撤县建市。5月,挂牌才刚刚两个月的市委市政府就向广东省委省政府打报告,提出要“加大改革分量,加快改革步伐,从四个层次展开综合改革试验”,并提出了10项具体的改革设想。9月,省委省政府作出批示,同意以集体企业为中心综合性的全面改革。“转制”、“靓女先嫁”、“全员股份化”、“贴身经营”等新名词,成为全国讨论的热点。

顺德产权体制改革,历经几年,全市978家市、镇属企业全部转制。同时,改制也迅速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了从乡镇集体经济向民营经济产权机制的蜕变,带来第二次创业和经济起飞。民营企业灿若繁星,产生了一批像科龙、容声、美的、万家乐、格兰仕等的民营企业,家电、家具、花卉、装备、商贸等八大支柱产业逐渐形成,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攀升,2000-2003年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县域经济首位,2006年GDP在全国县域城市中率先突破千亿,2013年达到2545亿元。今天,顺德生产的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电风扇、电饭煲、电子消毒柜、热水器等十几个家电产品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家用电器工业产值占全国同行业15%左右。

在这次产权改革之后的一家建筑工程队,也就是今天中国地产界的大鳄杨国强,与独立策划人王志纲结下了不解之缘。92南巡带来珠三角的房地产春天,许多银行纷纷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其中在顺德北滘开发一个大盘的别墅楼盘,由杨国强的建筑工程队负责建设。真没有想到,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开发狂潮好戏不长,为了化解经济过热带来的诸多问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亲自挂帅,并兼任人民银行行长,1993年下本年开始实施全面经济整顿。整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银行注销公司退出实业。这对于一个小工程队来说,确实是一场巨大的危机,甚至可以说是灾难。工程款肯定是没有着落了,留下的只有这个楼盘项目和因为接收项目转让债转股带来的巨额反欠银行的款。

从乙方变甲方,身份变了,能力并没有变。求天天不应,只好求人了!一个偶然的机缘,杨国强找到了刚刚下海的独立策划人王志纲。因为广东“四小虎”的报道,王志纲在广东许多老板心目中占据很高的位置。在王志纲的大势把握和精心布局下,碧桂园起死回生。碧桂园景山学校的教育储备金化解项目建设的资金,一句“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打动了一批老板和香港投资人的心。2013年,碧桂园销售总额超过1000亿元,在全国TOP50中排名第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