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服装就是信息(1 / 1)

事实上,即使同为服装企业,彼此间也存在不同的企业结构。优衣库从零售商做起,成为了拥有连续性体制的服装企业,这种情况在日本其实是极为罕见的。日本企业中,除了优衣库,也就只有“良品计划”(无印良品)和主打家居时尚的“宜得利”属于这一范畴了。

那些以自主产生“自居”的企业,的确会自行完成产品的企划、设计,但会将采购材料到生产管理的环节外包,是所谓的代工型[1]企业。还有些是连企划开发都全权交给其他公司完成的贴牌型[2]企业。

而本章希望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站在国际舞台上讲解优衣库的“产品与销售”。

优衣库在2005年9月的事业战略说明会上表示“要开发第三代”,还大胆宣称“要重新定义、重新设计所有企业的结构与商品,打造世界第一的服装企业”。

记者与分析家们并不熟悉“第三代服装零售企业”,有不少人就此提问。因此优衣库在2005年10月举行的决算说明会上进行了题为“为何要打造第三代服装企业”的媒体吹风会,而宣讲人正是柳井正本人。以下的内容是媒体吹风会资料的集选。

在柳井正的“第三代服装企业宣言”之后,优衣库的确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进化。

为何要打造第三代服装零售企业

一、全球服装零售企业的现状:

第一代(始于1985年)以GAP、LIMITED为代表,依靠“单品”成功。

第二代(始于1995年)以ZARA、H&M为代表,依靠“流行时尚”飞速增长。

第三代(始于2005年)尚未出现代表型企业。

只有切换速度最快、最符合市场规律的企业才能成为赢家。

二、何为服装:服装就是信息。

收集顾客对信息做出的反应:购买信息、穿着信息、满意度信息。

收集最好的信息,以独特的视点进行编辑,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与商品和店铺一体化。

只有提供这种服务的企业才能实现增长。

三、何为“将价值赋予服装”的信息?

通过“服装”所表现的信息是“时代感”“社会需求”“生活方式”“生活必要需求”“潮流”“时尚”“穿着感受”“搭配”“风格”“设计”“材质”“功能”“舒适度”。

这样才能发现“人们为何需要这种产品”的理由,即发现产品新价值的发现。

四、如何收集、编辑最好的信息——要用全球性的眼光搜集信息。

五、最全面的信息能孕育出最强的产品。

一切信息收集,都是为了孕育出最强的产品。

何为最强的产品?那就是向顾客展现新的“购买的理由”。

六、利用最强的产品——因为最强产品将驱动一切。

七、“第三代”概念将主动发送信息,“第三代”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装零售企业。

将最好的信息以独特的视点进行编辑,催生出最强的产品,通过公司内部的制造、视觉营销与沟通力,感染顾客,打动顾客。

八、企业的发展方向——全体工作人员在销售现场感知全球性的信息,思考信息。

九、在全世界范围内收集信息,在不同的国家,建立最适合当地的企业模式。

十、要实现企业的飞跃,必须超越企业发展的瓶颈。

优衣库将超越服装业,以全球性的商品驱动生产、设计、研发和企业结构,进化为能主动发送信息的制造零售业。

(迅销2005年10月13日发表)

这个宣言具体来说,就是将零散的策划、生产、销售计划、促销、店面以可视性的形式串联起来,朝着“优衣库的全球化”这一明确方向努力。

那么这个充满魔法的词语——“第三代服装零售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要理解什么是“第三代服装零售企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解读柳井正对“现代消费”的认识。

柳井正并不认为商品本身具有多大的吸引力,他认为决定购买的关键反而是商品的形象或是各种信息的价值,“不断向外主动发送信息”才是今后服装零售企业的要点。所以在柳井正眼中,“服装就是信息”。

以此为前提,我们来依照前面的宣言看看优衣库的“第三代服装零售企业”。

第一代服装零售企业以20世纪80年代后期崭露头角的美国企业GAP和LIMITED为代表。它们依靠牛仔裤、休闲装等单品取得了成功。

第二代服装零售企业包括ZARA(西班牙)、H&M(瑞典)等欧洲企业,主打流行时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飞速增长。

第一代的定位是“单品”,即产品;第二代的主语是“流行时尚”,即概念。而媒体吹风会上并没有明确给出第三代服装零售的定义,只是说目前尚未出现超越这两代的第三代。

但柳井正不同于他的同行,他不认为服装等于时尚。至少他的一贯主张是“流行时尚不是购买服装的唯一原因”。那人们是为了什么买衣服的呢?答案是:“功能、材质、舒适度、轮廓……即那件衣服所拥有的信息。”

而且他还在《一天放下成功》中如此说道:

商品本身要好,而且这种商品拥有的“信息”要对消费者有价值,再加上广告宣传商品的形象。其中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要让消费者理解优衣库这个企业的态度,要让消费者产生“因为是优衣库的产品,所以我要购买”的想法。将各式各样的相关信息伴随着商品本身,同时传达给消费者的自有品牌销售企业,就是我所定义的第三代零售业。

所谓的“第三代零售业”,简单地说就是不光要制造、销售商品,还要通过有持续性的企业活动发送信息,创造出新的价值,并进一步唤起顾客的购买欲。总的来说,就是宣言中最后讲的“进化为能主动发送信息的制造零售业”,或者说,“第三代已不再是单纯的零售业”了。

不过从生产硬件角度看,优衣库的商务模式不仅称不上第三代,反而更接近第一代的GAP,简直是经典服装产销理论中的传统企业。

优衣库刚起步时的确模仿过GAP。其实优衣库与GAP的相似点很多,从商品的企划、生产到上架,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是以“少品种大库存量”为前提的产品推出型(product-out)企业。这种企业是很难及时跟上瞬息万变的时尚潮流的,所以它们的主要商品只能是基本款。

第二代零售业,即ZARA和H&M。它们的更新周期一般只需要几周,拥有明确的快速上架的体制,所以它们是市场融入型企业,能够及时反映时尚潮流。而且它们的基本方针是“多品种少库存量”,这样也能减少库存的风险。

如此看来,第二代的进化程度明显要比第一代高。那第一代的代表GAP与优衣库的商务模式之间有什么不同,优衣库为何是第三代呢?

这种分类方法的前提是“服装等于时尚”,以时尚潮流为定位,走的是传统型企业的单一性思维。

但是这种分类方法中欠缺的思考,就是柳井正所说的“热卖的原因”,包括功能、材质、舒适度、风格、手感在内。换言之,就是“附加价值等于信息”,比如HEAT TECH的功能就是“轻薄,但是很暖和,冬天穿很舒服”。

总而言之,一旦加入“发送信息”这样的思考(而不是只重视流行),我们就必须重组每一代服装零售企业的标准,进行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分类。通过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定能发现GAP与优衣库的决定性区别。

当然,这些“热卖的原因”必须传达给顾客才行。优衣库将其视作顾客的需求,在开发商品的同时将“热卖的原因”和“购买的理由”宣传给顾客。

宣言中还有这么一段话:

何为最强的产品?那就是,向顾客展示“购买的理由”。

正如柳井正所说,在现代日本这样消费成熟度极高的国家,推动消费的最终手段只可能是信息。而且在零售业界信息才是最大的收益源。

当然,这里所说的信息并非数据或知识,而是“让消费者发现超乎商品功能的价值的源泉”。

在当今日本的消费市场中,商品、服务的价值一般能分为三个层次:以基本功能为基础,再加上“高品质”为附加价值,最后叠加各种各样的信息。

要提高品质,自然需要耗费相应的成本,但这样的成本结构一般是可视的,所以商品很难定出远高于成本的价格。信息则不然,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在几乎不耗费成本的情况下创造出巨大的利润。“信息才是最大的收益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传统业界,总是先有商品,再有店铺,市场营销和促销都是紧随其后的。

然而在今日的消费市场,信息已成关键,两者的关系也随之逆转。商品和服务不过是容纳信息的容器,而店铺与店面的员工则是发送信息的媒介。而且我们还需要采取逆转战略,为了有效发送信息,开发出最合适的经营模式和店铺。优衣库在世界各大城市开设的全球旗舰店就属于这种形式。

总而言之,今后光靠“把好东西做得更便宜”绝对无法取得胜利。在今后的零售业界,大胆创造新市场以推动消费的企业是必不可缺的,而优衣库就是这方面的排头兵。

“优衣库将从零售业企业变为营销与策略计划型的企业。”这句话是柳井正在2000年的分析师说明会上说的。由此可见,柳井正的这句话已经讲了十多年且始终坚持。我们也能将这句话视作柳井正的决心:优衣库要创造一种独特的产业,不是传统的制造业,也不是服装业,更不是零售业。柳井正认为:

众多日本企业还没“睁开眼睛”,以为只要制造出了好商品就能卖得出去。但这年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所以我们必须自己构思企划、自己制造、自己宣传,再自己负责产品销售,否则就卖不出去、赚不了钱。

柳井正还认为,如果不能跳出制造业、服装业、零售业这样的传统框架,就无法创造出新的消费——

(传统产业中的)现有市场几乎被瓜分完了。所以我们不能指望着去争夺现有的市场,而是应该主动创造市场。比如苹果公司就没有被以往音乐行业和手机行业的秩序所束缚,他们开发了iPod、iPhone,还创造出了在线音乐销售、智能手机等一系列新市场与新产业。

苹果的确跳出了电脑制造销售业的束缚,形成了专注于市场营销与产品策略的崭新的商业模式,而优衣库就想在服装领域引领这股潮流。

[1]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品牌拥有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具体的生产和加工环节,是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其他厂家生产,产品实行一次性买断策略,其后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行销售。

[2]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品牌拥有者不直接参与产品的研发,而是直接定制其他厂商的产品,要求定制的产品使用己方的品牌名称。与OEM模式相比,ODM模式的优势在于减少研发的时间和成本,劣势在于不拥有产品的核心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