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室透犹豫了一段时间。
男人的身高很明显,高出人群半截的头顶使他在登船的队列里鹤立鸡群,遑论身旁还牵着一个小孩。这样的一对组合,无论在哪都有不低的回头率,安室透很远就看见这一大一小,至于要不要上前相认,他却罕见地犹豫了。
这里是东京港登船接引处,他身后不远的邮轮就是海洋绿洲号。
这是安室透当上侍应生的第三天。
几天前,他在遛狗时被人闯入公寓,安室透没有反抗,醒来时已经到了船上。他在一个两人间的员工宿舍里,床头就摆着波本的制服,同行的船员对组织一问三不知,于是他耐心地蛰伏下来,花了一点时间完成身份的三级跳:从扫地工到收费餐厅的侍应生。
邮轮从名古屋出发,今天停泊在东京港,又一批旅客即将登船,赤井秀一和柯南就混在登船的游客里。
在此之前,安室透没有联络外界,海上通讯要通过基站中转,所有信息都会被监控到,安室透没有联系任何人。邮轮上就是组织总部,他知道;他可能被人严密监视,他也知道。
——有可能存在的监视者,就意味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拿去悉心解读。异常的举动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怀疑和危险,这种情况下,安室透安分守己才是最优解,兢兢业业完成组织的任务,而对蒙混上船的FBI视而不见。
但这只是推论的一个版本。
对自己处境的推论基于以下事实,朗姆死后,安室透背叛的情报存疑,所以才会被带回总部考察。虽然这串逻辑链严丝合缝,但安室透总觉得,还有另外的其他解释。
譬如,一扇只对他敞开的门。
后者虽然没有证据,但他直觉事实就是这样。如果情况如此,那他周围根本不会有任何监视,当然也能自由与FBI联络……一场豪赌,要不要试?
安室透还没有拿定主义,一大一小的两个身影已经走到近前。
赤井秀一牵着柯南的手,他的脸部用了易容,使骨相更偏向欧美人。和所有倍感新鲜的游客一样,他们也对登船前的合影展板有了兴趣,甚至没注意身后靠近的身影。
安室透后方接近他们,灰蓝的瞳孔微微一沉,他已经有了决定。
“……马上就结束了。不留个纪念吗?”
距离拉近到在嘈杂的人群中能听见对话的地步,赤井秀一侧头向柯南提议,而地上的小学生呵呵一声。显然,他并不是对拍照有兴趣的那类旅客,安室透悄无声息地走上去,突然一弯腰抱起柯南,可就在这时,他的口袋也多了什么——
被从身后提起的小学生没有挣扎,恰恰相反,身体腾空的一瞬间,他反手往安室透的马甲里塞了一枚徽章。
安室透微微一怔。
口袋中多出了一枚硬物的触感,任谁的第一反应都是被抱起的小孩挣扎中按在上面。可透过布料的形状否定了它,这不是任何人的手肘,而是一枚货真价实的长方形物体,因为被握在手里太久,它已经沾上了小学生的体温,坚硬、温暖,边角硌人。
不等他有所反应,惯性动作已经将柯南放在地上。安室透探究地看向柯南,圆框的眼镜之后,小学生冲他眨了眨眼。
“大哥哥,”柯南开口提醒,“你要带我来拍照吗?”
“……啊,对,”安室透终于想起自己在这里的角色,展板前人多耳杂,的确也不是询问的时候,“难得一次的珍贵时刻,不拍照的话很遗憾哦?”
他神色如常地从地上站起来,单手插兜,将口袋中的徽章藏得更深。
……
【哈哈哈哈哈哈!我大声嘲笑,小柯的一套连招太丝滑,差点给透子整不会了】
【塞侦探团徽章的那一刻,我相信透子从小行星撞地球想到第三次技术爆炸,都没明白被从背后偷袭的人是怎么提前准备一枚徽章在手里的……】
【笑死,因为我现在也没想通!推理漫画要这上帝视角有何用,我现在和透子一样懵,柯南不是被赤井带着上船吗,他怎么能发现安室透,还提前准备好那枚徽章?】
【你还不如问透子从背后发现的柯南……赤井秀一够惹眼,而他也不遑多让好吧,就光那肤色,就拉低人群的平均亮度好多了(委婉)】
【又有人内涵透子黑,我发出今天的第一声爆笑】
【乐,lls根本也不委婉啊!】
万众期待的完结篇更新了第一篇章,扉页正是东京港发生的这一幕,邮轮占据了半面视野,蔚蓝的天际浮着海鸥。
这一段剧情迅速在评论区的整活人口中有了新的名字:“安室透吓人不成反被吓”。漫画的内容发生变化,弹幕的讨论也自然相应改变,一切不再与系统的模拟一模一样。
只不过,误差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柯南翻看弹幕时,除开讨论他塞侦探团徽章的小插曲,更多的目光依然聚焦于作为总部的邮轮本身。
漫画的连载开始了。
三次元的时间开始流动,不会再有下一次回溯,最后的事件就是结局本身。
——最后柯南把回溯的时点定在他与赤井秀一刚刚登上邮轮的时候,这也是经过无数次试错才敲定的答案。
系统对未来的预演有一定的随机性,就像混沌系统,初始参数的微小改变,就可能引起蝴蝶振翅般的巨大风暴。
每次回溯中,每个人的轨迹都不可能严格意义上一模一样,但柯南必须要把这枚侦探团徽章递到安室透手上,所以,除了登船之前的这次相遇,他别无选择。
而之所以需要这枚徽章,又是因为另一个人,藤原阳佳。
看完原本剧本的结局后,柯南又经历了无数次预演,这些试错的回溯中,有时藤原阳佳坠楼,有时她并没有。尽管柯南能找到凶手,但他更希望这桩凶案从开始就不会发生。
所以他要把侦探团徽章交给他,火警响起时安室透在六楼,这样藤原阳佳就不会死。
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邮轮上的火警一定会响。
因为火警会响,所以藤原阳佳可能会意外坠楼,所以柯南要提前把徽章给安室透。这是一条完整的因果链,柯南更愿意把它称为连锁反应;每一个他想改变的结果,背后都有一串相连的诱因,把所有的诱因消除掉,原先的事件就不会发生。
这一枚徽章能救藤原阳佳,至于唐沢裕,他需要更多的变动。
柯南摸索了很多次,最后掌握了一些技巧。
首先,剧本一定要改。
如果什么都不做,只是放任自流,世界一定会滑向剧本的结局,这是柯南说什么也不会同意的。但改动也有技巧,这就是第二点:
又显得剧情中幅度最小。
原理很简单,唐沢裕能把这个剧本试出来,那它一定是在某种条件下的最优解。
邮轮的火警必然会响,因为它直接切断了房间里的对话,使剧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氛围陡然间急转直下,无论对节奏的塑造、还是读者心理的把控,突发的火警都必不可少。
但柯南还是要改,改动的方法,也是他从唐沢裕那里学的。
展现一部分,隐瞒一部分。
展现对读者的理解而言必不可少的剧情,隐瞒背后的一切布置。
唯一的区别在于,他要展现与隐瞒的内容,与唐沢裕恰恰相反。
16:10。
柯南低头看表:“还有三个小时。”
——他要展现的,正是关乎结局的一部分真相。
天空由碧蓝染上橙光,夕阳沉落在海平面,显出极富变幻的火红和苍青。从西方的天际往东,颜色从暖色调渐渐地冷下来,东边的夜幕新月初起。
傍晚的到来只是一瞬间的事,登船之后,柯南依然和第一次的行动一样,按部就班地与赤井秀一分头搜查邮轮。
从最顶部到一楼,主餐厅、中央公园、客房层,这条路他走了无数遍,尽管如此,柯南表面上依然一丝不苟,因为巡视的画面会片段式截取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就是展现的部分。直到下一页如期刷新,画面以蒙太奇式的手法概括了这段时间,柯南心中才松了一口气。
柯南随口问系统:【真的不能现在找诸伏景光吗?】
【是的,】像之前很多次那样,系统的电子音耐心回答,【这段时间里他的行踪完全不固定,能被你遇上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
【而且,你找到他的节点也已经安排好了,如果现在提前,会打乱之后的节奏。】
柯南深吸了一口气:【……你说得对。】
其实他不需要系统来说服自己,这一结论是在之前的无数次回溯中不言自明的。
柯南心中清楚,系统自然也心知肚明。只是他在回溯中养成了一个习惯:试错的时间里,大多数时候他都在重复相同的事,为了最小的错误率,只要这件事不会出错,尽管它是多余的,柯南也都会重复一遍。
他和系统的这段对话从第四次回溯中先开始,一直保留到现在,直到系统的模拟结束、真正的漫画开始更新,柯南也没有放弃这么说。
他一边和系统聊天,一边在心中默念一遍:
展现一部分、隐瞒一部分。
现在,展现的部分已经完成了,漫画上已经更新了搜查邮轮的经过。
所以之后,对漫画隐藏的部分,其实他能够放松一些——
17:30,柯南拨通了一个号码。
这个时候,对邮轮的搜查已近尾声。接下来都是重复的客房区,而距离18:00,他和赤井秀一抵达一层商业街、斯诺克表演开赛,还有足足半个小时。
隅习……
时间绰绰有余,柯南的动作也显得不慌不忙。他已经拨通了那个号码,耳机里响起等待接听的忙音,这时,距离他即将抵达的楼梯间还有一条长廊之远。
电话接通的前10秒,柯南:“这位姐姐,麻烦可以让一下吗?我想去楼梯间打个电话。”
倒计时3秒,柯南穿越走廊上零散的人群。消防通道的大门近在眼前。
倒数1秒。
楼梯间果然空无一人,嘟一声电话接通,里面传来一个少年清亮的音色:“么西么西?这里是黑羽快斗。”
柯南半月眼地想:这家伙的声线还真像我。
起初他把拨号的时间定在晚上,但有次那人就没有接。这次回溯自然也失败了,后来柯南才从系统的口中得知真相:
某个笨蛋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拿出电话时遇上强气流,手机一抖掉了下去。
……幸好只是砸在一栋废弃大楼的天台上,不然他的马甲该捂不住了。
“喂?”
黑羽快斗才刚放学,他又看上一枚蓝宝石,这两天夜以继日,已经快要发预告函了。
他守在打印机边,等待预热时铃声响起,黑羽快斗于是又手忙脚乱地找了半天手机。这也是柯南在还没有抵达楼梯间,就提前打电话的原因,他知道从拨号到接通需要三十秒。
黑羽快斗问了一声,里面却没有任何回话,守在打印机旁的少年转头看屏幕,一串没有印象的陌生数字。
他的警惕心瞬间就起来了。
“你是谁?”
黑羽快斗顿了顿,“再不说话我可就挂了。”
柯南这才道:“你的预告函打印完了?”
黑羽快斗差点没摔了手机。
小学生的声线,他瞬间就分辨出对面是谁。黑羽快斗头脑风暴,他最近也没和这个麻烦的小鬼交锋过啊?
……难道是知道他身份的某个人,唐沢裕?
“不要乱猜,是我需要你帮个忙,”说到这里,柯南的神情凝重下来,“我需要你去警视厅走一趟——”
黑羽快斗:“啊?喂,说了我不是基德!”
柯南没搭理他这一句,“而且要假扮成另一个人,唐沢裕。”
“这件事只有你能完成,”柯南说,“拜托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