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虽圣贤亦望得之,而贫贱则亦非圣贤所求。
——涩泽荣一
武士道①的真谛包括正义、廉直、侠义、敢为和礼让等美德,这些美德虽可称之为武士道,但是,武士道的具体内容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道德观念。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堪称日本精华的武士道,从古到今,只流行于士人社会,而在委身于增产功利的商人中,却是极其缺乏此种风气。
古时候的工商业者,对武士道的观念有明显的误解,他们认为如果把正义、廉直、侠义、敢为和礼让等做法用到工商业中,那么生意就会无从做起。像“士不饮盗泉之水”这样的气节,对于工商业者来说,是一大禁忌!虽然这似乎也是时势所使然,但如同士人需要武士道一样,工商业者也不能没有其道,那些所谓工商业者不需要道德,实在是毫无道理的谬论。总之,在封建时代,这种把武士道同增产功利之道对立起来的看法,就像后世儒者认为仁与富不能并行的观念一样,都是谬误。至于这两者不是背道而驰的理由,现在已经被世人所认识和了解了。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难道不适合武士道的精髓——正义、廉直、侠义等观念吗?上述孔子的格言是说,“贤者居于贫贱而不易其道”,这样的精神,如武士奔赴战场,勇往直前一样。也就是说,不以其道得之,即使能得富贵,也不能安然处之。此义与“古时的武士若不能以其道取之则丝毫不取”的意义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富贵,虽圣贤亦望得之,而贫贱则亦非圣贤所求。只是圣贤之流是以道义为本,而把富贵贫贱作为末。可是,古时的工商业者反对这种作风,最终是以富贵贫贱为本,道义为末,这误解岂不是太严重了吗?
依我看,武士道并不只在儒者或武士这些人中流行,在文明的国家中,工商业者也存在其立身之道。如西方的工商业者,他们相互尊重彼此间的约定,即使有所损益,既有约定,必信守履行,决不违反前约,这样的作风,就是出自于牢固道义心之下的正义廉直的观念。然而,我们日本的工商业者,却还不能完全摆脱旧习,往往存在着无视道德观念、图暂时利益的倾向,这种作风真是令人感到不安。欧美人也常常指责日本人的这种作风。在商业往来中,也不敢绝对信任日本人,这对日本的工商业者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
一般而论,忘却为人处世的本旨,违背道德去图谋私利、私欲,或者谄媚权贵以求得一己的荣华富贵,这些都是无视人间行为的标准的做法,绝不是永久维持其身价及其地位的明智之举。如果能以处世立身为志,那么,不管从事任何职业,也不管其身份,只要始终坚持以自力为本位,须臾不背离正道,专心致志地力行,然后励精筹谋既富且荣之计,这才能过上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现在,把武士道移用为实业道是最好不过的。日本人必须要坚持以充满大和魂②的武士道来立身,不管是商业,还是工业,都要本此心意与世界各国一较长短。
①武士道:起源于古代的日本,是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②大和魂: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提出的爱国口号,原指日本人自古以来固有的精神,在民族团结和文化方面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