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把《论语》当作商业上的圣经,在经营时,一步也不敢超越孔子之道。
——涩泽荣一
现代企业界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有些德行不好的干部,将股东所委托的资金,看作是自己专有的东西,任意使用,谋取私利。因此,公司内部演变成了一个策划阴谋的地方,公私不分,秘密行动到处进行,这种现象实在令人痛心叹惜!
本来,商业与政治比较起来,应该是公开的、机密较少的活动,当然,银行的工作性质不同,不得不保守几分秘密,例如谁贷了多少款,他用什么做抵押,从道义上说是非保密不可的。就一般的商业买卖来说,应当是以诚实为主,当然,一种物品的进价是多少,应以什么价出售,有多少利润等,也没有必要特意地告诉别人。要言之,只要没有什么不当的,缄默不言在道德上就不会被认为是不恰当的行为。除此外,把有的东西说成没有,把没有的东西说成有,这种纯粹是欺骗的行为,显然是不应当的。所以,在正直、正当的买卖中,应该是没有任何秘密才是。但是,我们的现实如何呢?一些公司里不必要有的秘密却被视为秘密看待,而应该保守的秘密,职员却用来图谋私利,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断定是经理用人不当。
既然这样,只要有合适的人选来担任经理,这种祸根不就能自然消除吗?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样,把适当的人才放在适当的场所,也并非易事。目前社会上,仍然有许多没有资格当董事或经理的人身居其位,例如,有些所谓的挂名董事把公司当成消遣的地方。他们浅薄的想法固然应该受人唾弃,但此种欲望并没有什么危害性,因此,不必担心这些人会做出什么坏事。
其次,又有一种好好先生,可惜他们并不具有经营事业的才能。让这些人位居董事的话,既不能辨识其手下能力的好坏,也没有查阅账目的眼力,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被手下职员所蒙骗。虽然错误不是自己造成的,但最后却不得不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虽然与前者相比,罪过稍微大了点儿,但这两种董事显然都不是故意要作奸犯科的。
然而,尚有一种比前述两种更为严重的,则是利用公司作为谋取自己高升的跳板,或者把公司当作自己图谋私欲的机关。这种罪恶实在是不可饶恕。他们的手段很多,例如:以股价如不抬高就不太方便经营为由,做假账以显示虚假的利益,从而进行虚假的分红,利用一手遮天的欺瞒方式引股东上当,这种做法,明显是一种欺诈的行为。不过,这种行为尚属小巫,更有甚者,如挪用公司的款项投机,或投资自己私人的企业,这分明就是一个盗贼。这种坏事之所以会发生,还是缘于缺乏道德修养之故。如果公司的董事能诚心诚意地忠于自己的事业,这种卑劣的行为是不会出现的。
在经营事业时,我一向本着忠于职守和对国家有贡献的态度。即使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自己得不到太多的利益的事,只要做完这些事情后对国家有贡献,且经营又合理,我都非常乐意去经营。所以,我常把《论语》当作商业上的圣经,在经营时,一步也不敢逾越孔子之道。而我对企业经营的理念是:一人得利不如让社会大众蒙惠。为达此目标,我就必须竭尽所能将我的事业经营得很稳固,且生意兴旺发达。记得福泽先生有一句话:“读者不多,则著书效果不大;著者应该以‘造福自己一人不如让国家社会蒙利’的观念去执笔立论。”此教训我铭记在心。实业界所要把持的理念也与这个道理一样,对整个社会无益的事,就不能说是正当的事业。纵然事业有成,但仅仅是让自己一人成为巨富,而整个社会却因而陷入贫困,这将是如何悲惨的情景啊!再者,不管这个人多么富有,若没有其他人与其相配合,其幸福焉能持续不断呢?所以,我们的经营事业之道,应该以谋求国家多数人致富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