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的崛起之路(1 / 1)

历史深处的美丽 沈念 880 字 1个月前

张幼仪的崛起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徐志摩这段婚姻的不幸,使她饱受摧残。在英国留学时,徐志摩威胁她打掉孩子,随之从他生活里消失。她被丢弃在这座陌生城市的街头,租住着房间,怀着孕,不通英文,经济拮据,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生活的苦难翻云覆雨,一件件事冲击而来,忙得她连去恨的时间也没有。就算不为了自己,只为肚子里的孩子,也需要一份安稳的生活。

无奈之下,她写信给当时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又向在德国留学的七弟寻求帮助。三人商量好后,张幼仪先去了法国,后又去了德国柏林,并于1922年在德国生下次子彼得。

诚如她骄傲而强硬的性格,她并没有按照徐志摩的要求,马上去打胎。原因不是她所说的,打胎会死人。而是她不舍得,更不容忍自己做个懦夫,我想她那时已然笃定——就算这孩子没有父亲,只能由她一手带大,她也要坚持下去。

孩子降生后的一个月,徐志摩出现了。他并不是来看孩子的,而是要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他片刻都不能等。看着丈夫心意已决,她反倒变得淡然,拿起笔,毫不犹豫在纸上签下字。

她这么做,心里不可能不痛苦。只是她可以强求自己,唯独不能强求徐志摩。这份苦果,她选择咽下去。同时,她心里倔强地回**着一个声音:“我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给你们看。”

我认为,她的成长,是带着一点赌气的成分存在的。

她从小性格倔强,不肯比别人落后。虽无多少眼界,却在这次失败的婚姻里学到一个真理:人,只能依靠自己。

获得新生的第一步,便是重新接受教育,她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开始疯狂地学习。因为太过努力,忽视了对彼得的照顾,导致小小的孩子受到感染,等到引起重视,已是积重难返,无力回天。

在从柏林回国的列车上,沿途是大片生机勃勃的麦田。然而,手捧装有幼子骨灰的盒子,张幼仪无心欣赏窗外的美景,她的脸上,是一片心如死水的宁静。

人生经历众多苦难,痛失婚姻又痛失爱子,张幼仪终于懂得,人生苦短,不该浪掷,更不该强求。从前那个怯懦的、仰仗丈夫而活的弱小女子不见了,重新归来的,是一个心有百孔千疮却坚韧不屈的成熟妇人。

多年以后,张幼仪也曾说,在柏林回国的火车里,她同过去的那个张幼仪彻底作了告别。

1926年夏,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已经是中国银行副总裁。回到上海的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在四哥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考虑到前儿媳的辛苦,徐申如主动将海格路125号的华山路范园送给张幼仪,保障了她在上海可以衣食无忧。

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接受邀请,张幼仪出任该公司的总经理,在她的带领下,公司竟经营得风生水起。

云裳服装公司既卖成衣,也接受订购。顾客可根据店面里的成品,选择自己钟爱的样式。此时再看张幼仪的做派,竟一点也没有当年徐志摩所说的“土包子”的痕迹。衣服不但选料考究,对细节方面的要求也很严格,比如,珠饰、纽扣、绸带等都非常精美别致。除此以外,还在款式上大作创新,不仅采用了立体裁剪法,还糅合了中西方文化要素,这样时尚又潮流的服装,很快风靡整个上海。连当时闻名上海的名媛唐瑛,都是店里的常客。

与此同时,张幼仪在银行的工作亦有非常大的进步,成为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总裁,一时风头无两。这样的张幼仪,连徐志摩都夸赞,说她是新时代的新女性。

谁能想到,这样的张幼仪,几年前还要为了容忍丈夫的出轨,一再忍气吞声,最后被人抛弃在异国他乡,独自苦熬着岁月!

命运没为她做特别美好、幸福的安排,一路历经艰难,硬是靠着一股信念,她脚踏实地地走出一片天。然而,夜深人静,有谁能看到,她内心那股酸涩的苦楚。如果说这是一场被人离弃后的翻身仗,那么,她真的打得很漂亮,可那个她最爱的男人回头了吗?

离婚之前,张幼仪同徐志摩的关系闹得很僵,双方有的只是争吵、不合,甚至威胁;离婚以后,徐志摩另外娶妻,并开始了新的生活,两个人却相处得十分融洽。

经过努力,张幼仪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新女性,甚至引领了全上海的时尚潮流,这一切,令徐志摩感到尊敬、敬佩,却始终没有产生爱情。

他认为她是父母信任的好女儿(养女),阿欢(徐积锴)得以依靠的好母亲,却唯独不是自己能爱上的好女人。他对她始终只有欣赏,没有爱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