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223年)春,刘备一病不起,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派遣使者前往成都请诸葛亮前来永安宫接受遗诏。刘备把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嘱咐太子要听从诸葛亮的建议,重用诸葛亮。四月二十三日,刘备病逝在白帝城,享年63岁。太子刘禅即位,史称后主,年号建兴。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任益州牧。

刘备死后,诸葛亮想要复兴汉室,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与吴国交好,一是平定南方的叛乱。

蜀国此时新主刚登帝位,国情还不稳定,因此必须要再次与吴国交好,共同抵抗势力强大的魏国。诸葛亮思前想后,终于决定派邓芝出使东吴。邓芝不负众望,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不卑不亢的态度,向孙权一一分析东吴与蜀国间的利弊关系,恢复了与东吴的友好关系。

紧邻蜀国边境,有南方四大少数民族的集聚区,分为四郡。建兴三年(225年),益州的探子回报诸葛亮,南方部落首领孟获带着两万精兵侵犯蜀国边境。诸葛亮上奏后主,请求亲自领兵前去征讨。

七月,诸葛亮率兵到孟获作乱的南方地区。诸葛亮知道孟获不仅作战英勇,在当地少数民族中也很得人心,就是在汉族中也有一定威望,若是孟获归服了,其他少数民族就不敢作乱了。于是,他决定攻心为上,收伏孟获。

孟获虽然作战骁勇,却不懂得作战计谋。第一次两军交战,蜀军按诸葛亮吩咐故意败退,孟获不管有没有陷阱不顾一切地追赶逃兵,果然上了诸葛亮的圈套,被蜀将魏延活捉。诸葛亮问他服不服气,让他归顺。孟获冷哼一声,不屑地说了句,胜败乃兵家常事,自己坚决不服。诸葛亮微微一笑,亲自给他松绑,并用好酒好菜招待他之后,放他回去了。接着,诸葛亮又把抓到的孟获的副将找来,故意说孟获把叛乱之罪都推了到他身上。副将十分生气,连喊冤枉,诸葛亮好言劝慰了他一番,把他也放了回去。

见到诸葛亮就这样把孟获和他的副将都放了,蜀军部将们都大惑不解。诸葛亮对他们解释,活捉孟获就好比从口袋里取东西一样容易。只有让他心服口服地归顺,南方才能真正地安定啊。

孟获的副将回去后,乘孟获酒醉把他绑了交给诸葛亮,诸葛亮第二次活擒了孟获。孟获仍是不服,他说被捉并不是诸葛亮的功劳,是不小心被副将暗算了。诸葛亮又把他放了。

孟获回来后想到一计。他让自己的弟弟带人去向诸葛亮诈降,诸葛亮一眼就识破了他的计谋。把诈降的人都灌醉了,让前来偷袭的孟获落入陷阱,第三次活捉了孟获。孟获仍不甘心,诸葛亮又把他放了。

孟获集中了全部兵力,决心与蜀军决一死战。诸葛亮却坚守营地,拒不出兵,气得孟获暴跳如雷。几天后,蜀军在一夜之间撤离,只留下空空的营地。孟获大喜,认为必定是蜀军国内有急情才匆匆撤退,于是挥师急追,没想到落入蜀军的包围,孟获再次被擒。他仍不服,诸葛亮又将他放掉。

屡次吃亏的孟获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便跑到一个叫秃龙洞的险要之地躲起来负隅顽抗。蜀军奇袭秃龙洞,第五次抓住了孟获。诸葛亮知道他还是不能心服,又把他放了。这时,部将们都极为不满,认为大家辛辛苦苦抓了孟获,诸葛亮轻而易举就把他放了,心中十分不满。

蜀军又分别战胜了孟获请来的各部族首领,大破怪兽兵,第六次擒住孟获。第七次火烧藤甲兵,抓住孟获之后,诸葛亮派人告诉孟获,可再放他回去。孟获流着眼泪,感激不已,恳切地说:“七擒七纵,自古以来没听说过哪个人可以做到。我虽然是粗鄙之人,也懂得礼仪,难道真这般不知羞耻吗?”于是率兄弟妻子及各部族首领,一起跪拜在诸葛亮面前,诚心诚意地表示愿永远归顺。南方就此平定,诸葛亮引军凯旋。

南方的平定,消除了诸葛亮北伐的后顾之忧,而且此地物产富饶,矿藏也很丰富。昆明一带盛产盐、铁,永昌产金、铜、琥珀等,还有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可供给军需。

十二月,诸葛亮班师返回成都,后主亲自出城三十里相迎,诸葛亮远远看到后主率领着车銮仪队在路旁等候,忙跳下车来,匍匐于地,说:“臣不能迅速平服南方,使主上担忧,臣不胜惶恐。”后主扶起了诸葛亮,请他上车一同回到朝中,并在宫里大摆筵席,重赏三军。

从此,诸葛亮力整政纲,督导百姓讲武习农,朝野呈现一片清平,连远在三百里外的异邦都闻风前来朝贡。诸葛亮还大力提拔朝中的文武人才,当时在朝廷中逐渐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有蒋琬、费袆、杨仪、魏延、董允等人。

后主刘禅遵守先父的遗命,充分地信任诸葛亮,因此蜀中的内政、外交、军事、财政等实际的掌权人都是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没有任何私欲,他用全部的精力辅佐后主,以望复兴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