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了夺回被孙权抢去的战略要地荆州,同时也为了给关羽报仇,不顾诸葛亮的反对,带领蜀军精锐主力攻打孙权。孙权见状,便派人向刘备请和,盛怒之下的刘备立即拒绝了。刘备的这一做法,违背了诸葛亮提出的联吴抗操的正确方针,使自己腹背受敌。
当时孙权见求和不成,只好派使臣向曹魏称臣,请求救援,并派大将陆逊带兵抵挡刘备大军。这里还有一个诸葛亮巧设八阵图救主的故事。
刘备时刻不忘为关羽报仇,屡次想进攻东吴,诸葛亮几次劝阻他。
这时,赵云也劝道:“如今国贼是曹氏而非孙氏,您要是号令全国之师进兵中原讨伐曹氏,全国的义士必争相前来协助。如果只为报仇而征讨东吴,必难以号令天下,双方一经交战,必定难解难分。民心若失,只会让曹丕坐收渔翁之利。”
大臣中劝谏的人也很多,刘备都不同意。广汉郡士人秦宓,上书陈述天时对蜀军必定不利,因此被治罪入狱,刘备病逝后,才被放出大牢。
刘备执意要为关羽报仇,任何人的劝谏都听不进去。他即刻下令起兵伐吴。
接着刘备又派使者前往阆中(四川阆中西),调升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兼阆中牧,传令他率领一万大军前去和自己率领的大军集合。
发兵之前,张飞帐下将领张达、范疆因害怕未完成任务被张飞斩首便杀死了张飞,二人带着张飞的头颅,顺长江而下投降了孙权。
次日,刘备在营中,忽然听说张飞的部将有表要呈奏给他,刘备听说张飞的部将主动送表来,立刻有一种不祥之感,他顿足大叫说:“难道张飞遭遇不测了吗?”他赶忙差人将表呈上来,果然是报告张飞遇害的噩讯。
张飞一死,刘备更加坚定地率领大军前往征讨吴国。孙权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连忙派遣使臣前来求和。
孙权的南郡太守诸葛瑾写信给刘备说:“陛下和关羽的关系,能比得上与汉献帝亲密吗?如今帝位已被曹丕篡夺,陛下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这是舍大义而就小义。荆州的幅员能比得上中原吗?陛下不取中原而力争荆州,这是弃重而取轻也。如今陛下不去声讨魏,反而要攻取吴,我实在为陛下感到不智。”
刘备对此置之不理。孙权见诸葛瑾没能劝动刘备,只好派使者向魏国求助。
这时,刘备指派吴班、冯习两名大将领着四万多名精兵,大破吴军于巫(四川吴山东),并又进驻秭归,招抚了居住在武陵郡山间的少数民族。
魏国大夫刘晔上谏说:“今日孙权畏惧蜀王的兵势,所以前来乞降。以臣的愚见,蜀、吴交兵,乃是天要灭亡他们。陛下不妨出兵渡江袭吴,如果蜀魏内外交攻,则吴不出数日就会灭亡。一旦吴灭亡后,蜀国就孤立了。如此,就可轻易地收拾两国,陛下应该三思。”
但是曹丕却断然拒绝了刘晔联蜀制吴的建议。他认为今日吴国谦卑地前来投降,如果再出兵攻打,将会使其他有心来归的人不敢前来。
于是曹丕下令,派太常刑贞为使节,册封孙权为吴王。刘晔又说:“不可以封孙权为王。先皇帝征伐天下,已经拥有全国领土的十分之八,威德震动天下,陛下接受汉朝皇帝的禅让,真正做了皇帝,德行符合天地,声名远播四方。孙权虽有雄才大略,只不过是汉朝的票骑将军、南昌侯而已,官品很低,权势卑下,其属民都有畏惧我中原朝廷之心,很难强迫他们合谋共事。我们不得已接受他的归降,可以晋封他将军的称号,封他为十万户侯,却不能一下子封他为王。王和皇帝相比,只相差一级,所使用的礼乐、服饰、车马的等级也很混乱。
“孙权仅被封为侯,江南的士人,百姓和他便没有君臣的名分。如果我们相信他的假投降,就大大晋封他,尊崇他的地位,给他加上王的称号,使江南人和他确立群臣关系,这是为猛虎加上双翼!孙权既然取得了吴王的地位,等迫使蜀军退走之后,他会外表上遵守礼节,服从朝廷,使人们都知道这件事,实质上对朝廷无理,以激怒陛下;陛下如果发怒动火,出动大军征伐他,他就不慌不忙地对他的百姓说:‘我们委身于中原朝廷,不吝惜珍贵宝物,按时贡献礼物,不敢违背臣下对皇帝的礼节;但朝廷却无缘无故地征讨我们,一定要消灭我们的国家,俘虏我们的人民去作他们的奴仆和婢妾。’吴的民众便会相信他的话,并对陛下的所为感到愤怒,君臣上下一心,战斗力就会增强十倍。”但是文帝仍然不听,封孙权为吴王。
孙权的使者赵咨来到许都致谢,曹丕问:“吴王是什么样的君主?”
赵咨回答说:“是一位聪明仁智雄略俱备的主上。”
曹丕冷笑说:“你这样褒奖他是不是太过分了?”
赵咨回答说:“我对将军评价并无过誉之处。他能任用鲁肃处理政事,这是他的聪明之处;能再重用吕蒙领兵作战,这是他识人之处;活捉于禁而没杀他,这是他的仁厚;取下荆州而不用武力,这是他的智巧;雄据三江虎视天下,这是他的雄猛;屈身于陛下,这是他的谋略。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位雄略兼具的领导者。”
曹丕又说:“东吴有多少像你这样的人才?”
赵咨说:“有过人聪明才智兼备谋略的人大约八九十。若像我如此平庸的泛泛之辈,则可用车载,难以胜数。”
曹丕感叹地说:“古人说:‘使之四方,不辱君命’,你可以当之无愧!”
章武二年(222年)正月,刘备与孙权的交战处于相持阶段。
吴班、陈式二将率领着水军在夷陈控制长江南北两岸,刘备则在虢亭(宜都北三十里,扬子江岸)派遣水军顺江而下,深入吴境。他命军队在沿江屯驻四十余个军营,军营相连七百里以抗敌。
部属黄权上告刘备说:“吴人善于水战,今以水军顺江而下,进易退难。小臣愿意为陛下的先驱,陛下宜在后阵,以预防任何差错。”
其他的官员也苦苦相劝,但是刘备不肯接受,他将军队分为两路,命令黄权督统江北的大军,以防止魏寇。刘备则亲自率领江南诸军,在沿江结营屯聚,以便趁机攻入吴国的中心地。
刘备还派遣侍中马良前往拉拢武陵之五溪的少数民族,希望他们能助蜀去攻打吴的侧腹。
当蜀兵屯驻在江岸时,吴将陆逊一直很沉得住气,并警告部下不得随便开战,等他看到蜀兵日益懈怠时,他便聚集大小将士说:“我自从受命以来,还未曾开战。今日观看蜀兵,知其防备松懈,这正是我们下手的大好机会。我现在要采用火攻,但是这个计策一定瞒不过诸葛亮。可幸此刻他人不在这里,远水救不了近火,这正是上天赐予我们成功的机会。”
陆逊便派韩当引军攻打江北岸,周泰引军攻南岸。每人手上拿着一把茅草,里面暗藏硫黄焰硝,并且携带着武器,对蜀军连结的四十余个军营发动总攻击。蜀兵进退不得,一片慌乱,张南、冯习两名大将战死。前来支援的胡王沙摩柯也被杀死。
刘备率领残兵避守夷陵马鞍山,而陆逊仍然不断地发动猛烈攻击。
此时,汉军的死伤人数已高达万余人,尸体堵塞了江水,而其他的残兵剩将则纷纷投降。刘备退回秭归县,召集残兵,前往白帝城避难,并将鱼腹改名为永安。对这次大败,他羞愤地说:“我竟然被陆逊这个无名小卒打败,这莫非是天命!”
章武二年(222年)的这一次战役,可说是刘备在晚年所遭受的最大一次败绩。刘备的声势从此便一蹶不振,而蜀汉也永久失去了荆州。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策里建议要跨据荆州、益州,作为三分天下的基地。而今益州是得到了,但是荆州却是两度失守,这对诸葛亮是重大的打击。对于蜀国来说,荆州的失守将意味着天下局势的变化。
三国鼎立的局势错综复杂。
孙权是江东的名门世族,他们世代在江南为官,与中原的政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偏安于一隅,极力巩固自己在江东的力量,无论是与蜀还是与魏联合,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势力范围。
蜀国先天条件不足,即使有奇才诸葛亮为之谋划,可是刘备太重道义情感,一再错失占据荆州的好机会,因此蜀国始终完成不了复兴汉室的任务,这是诸葛亮也难以扭转的。
魏国的实力是最雄厚的,加之统治者也算是有雄才大略,只是缺少能够为之谋的贤士,没有正确的策略,一直只占据天下一分。
虽然诸葛亮已经尽了全力去支持蜀汉,但是由于蜀汉先天条件的不足,终于无可避免地在三国中首先崩溃。
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写了一首诗《蜀相》,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与遗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