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字仲谋,孙坚的次子。从小便聪明机智,骁勇善战。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继位,孙权经常跟随在孙策的身旁领兵作战。孙策因病去世后,孙权便继承家业,守护江东。

孙权善于用人,招贤纳士。在孙坚去世后,他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吕范等为谋将;以鲁肃、诸葛瑾等为军师。部将都感激他的知遇之恩,乐于为他效命。

孙权得到曹操的大军已经打到了襄阳,又要攻打江陵的消息后,便已经预感到曹操对自己是巨大的威胁,他立即召集部下商议防守御敌之策。因为荆州之地与江东接壤,如果曹操占领了荆江,下面要对付的就是东吴。孙权派军师鲁肃前去拜见刘备,表露联合之意。曹操占领江陵后,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孙权已经无法再“隔岸观火”了,局势已经发展到火烧眉毛的紧要关头了,他坐卧不安、忧心不已。

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后,他决定亲自前往东吴向孙权请求结盟。这时孙权内部,围绕如何应付曹操进攻的问题,正进行着激烈的辩论。以张昭、秦松为代表的儒生,极力反对与曹军相抗,主张投降。张昭危言耸听地向孙权说:“曹操的大军像豺狼猛虎一样,之前依靠长江天险还能勉强与之相抗,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水军,况且双方力量悬殊,只有投降才是上策。”而以周瑜、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则极力反对投降。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描写十分精彩,虽然这个故事在正史中并未有记载,但也能较生动地表现出诸葛亮的智慧:

来到帐中,诸葛亮见到东吴谋臣张昭、顾雍等人峨冠博带,整齐地坐着。诸葛亮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张昭等人看到丰神飘洒、器宇轩昂的诸葛亮,料定他一定是来游说的。

张昭率先开口试探诸葛亮说:“我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时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

诸葛亮答道:“这只不过是我以前说过的小小比喻。”

张昭道:“最近听说刘豫州三顾先生的草庐,才得到先生出山相助,不是应该‘如鱼得水’一举占领了荆州、襄阳吗?怎么如今却被曹操取得,不知这是为何啊?”

诸葛亮暗想,这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驳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家主公主取下荆州易如反掌。只是他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不过是个不经吓唬的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这才丧失了基业。如今我们暂时屯兵在江夏,是早有良策,这可不是无谋之人能够想到的。”

张昭又说:“如果是这样,先生的话可就自相矛盾了。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抱膝吟诗。如今既然为人谋臣,就该为百姓的利益,除害灭贼。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还可以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人都说是如虎添翼,不久可诛灭叛贼,复兴汉室了。全国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可为何曹军刚到,你们就丢盔弃甲,望风逃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不仅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反倒连当初都不如了。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

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说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就好像一个人有多年的痼疾,吃了良药后,只能先以稀淡的素食调和,等到状况稳定了才能用肉食补养,这样病根才能除尽。如果不等病人气脉缓和,就给他吃烈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实在就难了。我家主公以前在汝南兵败后,投靠在刘表门下,兵不到一千人,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时刻。新野这种小地地僻人稀粮少,他不过是暂时借以安身,怎可能长久坐守在那里呢?但就是在这样的处境条件下,却能够火烧博望,水淹曹军,令夏侯惇等心惊胆寒。依我看来,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至于刘琮投降曹操,他当时根本不知,心存仁厚不肯夺同室基业。当阳之败,是因为不忍心丢下数十万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啊!寡不敌众乃是兵家常事。昔日汉高祖刘邦多次败给项羽,然而垓下一战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难道不是因为韩信为他出了良谋吗?可韩信跟随刘邦那么久,也没有几次胜利啊。至关重要的胜利要靠谋划,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尽管能够坐着高谈阔论,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这才真正是叫天下耻笑呀!”诸葛亮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这时虞翻忽然高声问道:“如今曹军屯兵百万,列将千名,虎视眈眈要踏平江夏,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道:“曹军都是乌合之众,即使百万之多,也没什么可怕。”

虞翻一听冷笑着说:“你们刚刚兵败当阳,现在来求救于我们,说出这话可真是大言不惭啊!”

诸葛亮又说道:“难道靠几千仁义之师,就能抵抗百万残暴之众吗?退守夏口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如今,你们江东兵精粮足,且凭借有长江之天险,有的人却还想要投降曹贼,这才应该受天下人耻笑吧?”虞翻也无言以对。

步骘紧接着发问说:“诸葛先生难道想效法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

诸葛亮回敬道:“步先生以为张仪、苏秦是辩士,却大概还不知道他二人也是豪杰吧。苏秦佩挂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丞相,都是匡扶国家的谋士,可不是那些畏强欺弱、怕刀怕枪的人所能比的。”步骘说不出话了。

薛综又问道:“先生认为曹操是个什么人呢?”

诸葛亮不屑地答道:“曹操是汉贼,这还用问吗?”

薛综回到:“先生说得不对。如今曹操拥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归心与他。刘备不识天时,违抗天意与之相抗,这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呢?”

诸葛亮这时厉声说道:“薛敬文怎么能出此没有君臣父子、没有道德伦理之言呢?人生在天地之间,应以忠孝作为立身之本。薛公既然是汉臣,却有不臣之心,这难道是为臣的正道吗?曹操的祖宗食汉禄,却不思报孝汉室,反怀有篡权叛逆之心,让天下人憎忿,薛公却说天数归之曹操,真是无父无君、没有纲常的人呀!我没有必要同你讲话,请不必多言了!”薛综满面羞惭,无话对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毕竟也是相国曹参的后代。刘备虽自说是所谓中山靖王的苗裔,却没有考证,人们亲眼所见的,他只不过是一个编草席卖草鞋的俗夫罢了,有什么资格来和曹操抗衡呢!”诸葛亮看去,原来是陆绩。

诸葛亮笑起来,说:“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代,就更证明他世代都为汉臣,而如今他却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妄上,不仅是目无君主,而且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之乱臣,而且是曹氏之贼子。刘备是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当今皇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与他官爵,你依据什么说‘无可查考’呢?况且高祖就是从小小的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织席卖鞋又有什么可以为耻辱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儿之见!”陆绩不禁闭口塞舌。

严畯、程德枢等人又一一质问诸葛亮,诸葛亮皆对答如流,这时帐中之人全都已惊慌失色。

诸葛亮拜见孙权后,就故意试探说:“如今天下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备屯兵荆州,和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攻破荆州,威震四海,刘备已经兵败逃到夏口。将军也应该早做打算。将军若有能力与曹抗衡,不如趁早消灭他;若没有能力对抗,不如听从部下的建议,投降曹操算了。如今,将军嘴上说要降曹,心里又不想降曹,形势危急,却总是拿不定主意,大祸可就要临头了!”

孙权反唇相讥道:“既然这样,刘备为什么还不赶快投降呢?”诸葛亮慷慨激昂地回答:“刘备乃是王室之后,英才盖世,宁死也不会投到曹贼脚下。”孙权一听,立刻激动的表示愿意与刘备共同抗击曹军。

孙权虽然下了抗曹的决心,但是对是否有能力抵抗曹军还是深感担心。诸葛亮进一步向他分析说:“曹兵虽多,但都是北方人,生活在平原地带善于陆战。现在远道来江南,不仅征战疲惫,且不善水战,连船都驾驭不好。况且荆州之兵依附于曹操,是迫于当时的形势,而并不是出于本心所愿。将军如果现在能诚心诚意地和我们结盟,不能打败曹军。曹军败了,自然退回北方,那么荆州和东吴的势力也就加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得以成形。成败的关键即在眼下,就看将军怎样决断了。”孙权听后大喜,当即决定与之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