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读陈永笛《风起关河》(1 / 1)

铁未销集 理洵 391 字 1个月前

陈永笛的散文是写实的,即使是他笔下的历史题材,他也会思接千古,与今天的现实对接起来,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让潼关古旧的风,舒展着今天的树叶。他的所写,总有他的经历和观察,尤其是他关于亲情、乡土的笔触,是个人深情的流露,正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是对乡关的不舍的情缘激发着文字的涌动。读他笔下两个乡间的特殊人物,常老太和李翠梅,缠访、闹访,让人不觉沉思。在一个基层领导的视觉下,就有别于一般人的认知和理解,客观地反映了当今基层社会群体的分化以及思想、理念的波动。它的写实性似乎是通过文学手法表现了出来,但它所直面的社会矛盾却是客观的,能够引起社会管理者的理性的思考。

他的用笔也是自然率性的,情动于衷而行于言,心里怎么想,感情怎么流露,就用笔怎么写,文字上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语言上很符合陕西人的性格特点,直抒胸臆,亦少拖泥带水。但他的艺术感觉是灵敏而细致的,在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上,人物情感的感触上,则极尽描摹的神采,以此拨动观者的心弦。如他写的亲情的文字,毕无巨细,常以细节胜,让人以作者之悲为悲,之喜为喜,之伤为伤,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俨然境界中人。低音淡色,却又**气回肠,是文章之本色,也是自然之化境。

陈永笛散文的文风是厚重而深沉的,他的文字庄重严肃而又有大雅之气,雄浑之风,但其中却蕴含着平和、宁静与壮阔。在意境上,正如他所说的潼关,有着苍茫的气质但不荒凉,有着侠义的气质但不斗狠,有着强悍的气质但不戾气,潼关之险,背后是包藏着关中的平静与宽阔。人如其文,和永笛几次数得来的相见,都让人神清气爽,把酒言欢,总无失之交臂的遗憾。乙未初夏,永笛自潼关寄书,书名《风起关河》,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闲来展卷,时有悦读之娱,在漫漫悠长的夏日,夕阳正好,落日的余晖打在苍翠的树叶上,情难自已,写上几句无聊的闲话,亦能遣一时之兴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