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 / 1)

猎书记 理洵 650 字 4个月前

似乎有很多的话要说。

我的《与书为徒》一书责编晓剑兄自成都而西藏,自西藏而西安,一路走来,清晨里接到文川的短信说人已到时,便带了瓶酒到文川书坊想着中午无论如何也须接个风的,待见了面,觉得精神还好,就和民宗局的朋友联系想一起去高家大院和大清真寺看看,朋友说,那你们现在过来。清真寺里是绝对禁酒的,也只好等出来之后喝了。高家大院为明清建筑,大清真寺则为唐天宝年间所建,历经岁月淘洗,在繁华里仍固守着清寂,悠悠然氤氲着远古的气息。须是有一个时辰,从窄窄的巷子里出来,又在鼓楼街转了一回,在贾三灌汤包子馆就餐,因为下午还有一个现场会要参加,就只好和晓剑、文川、小朱一行散开了。

当晚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万邦书城为晓剑兄接风。第二天小朱来电话,说是周末书城与一家媒体想请方英文、朱晓剑等先生在书城做一个小型的莫言获奖主题沙龙活动,活动结束时嘉宾再安排一个签名售书环节,要我邀请方英文先生。我虽和方老较熟悉,但向他张口发出这样的邀请却是难为情的,而考虑到晓剑兄的到来,大家要玩得高兴,还是向他发了短信,后来又电话过去,方老答应了。活动当天中午正好和马治权、周燕芬老师等人聚餐,就索性拉来了周老师到了现场,她说没有思想准备,我心里暗笑,一个研究现当代文学的教授、博导应付这样一个场面还不是碎碎的事。在现场,周老师还买了方老、晓剑兄等人的书让签名留念,尽管她与方老是校友,还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后来晓剑兄说,活动很圆满。

当天周燕芬教授赠书两册,一册《八一集》,为西北大学中文系八一级入校三十周年纪念文集,集子收录了八一级每位同学个人情况介绍和文章,很有纪念意义的是刘炜评先生为同窗一一题诗,画家马河声先生受邀为荣誉班民,为每位同学作了漫像。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看着每一篇文字,想着毕业时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三十年后个人情况又各各不同,真足以让人对岁月与人生的光怪陆离唏嘘不已。另一册为廖久明著《一群被惊醒的人---狂飙社研究》,武汉出版社二〇一一年一月出版,和周燕芬教授所著《因缘际会---七月社、希望社及相关现代文学社团研究》,都为该社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中的一册,由陈思和、丁帆主编。

南京董宁文先生手机短信说《开卷》十期正在印刷厂付印,要发那篇《追寻古文化的足迹---评介》的文章,须把书影再发一回。《开卷》今年八期上作了《与书为徒》的书影推介,这都是让人感到十分惊喜的事。持续地看着《开卷》,已有八、九年的时间了,所受到的教益,是文字不能表达的,这样一份在全国读书界有着重要影响的民间同仁刊物,它的社会价值与存在的历史意义,亦是三言两语所不能说得清的,心里还是期盼着它长久地办下去。

单位迁新址办公,生活有些凌乱,新置的书柜空空如也,陆续把家里的一些书搬一部分放在单位,但以最近的工作情况看,是没有时间读书的,要是以后,能在早晨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后拿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计划着读些书,细水长流,则是很有益的事情。最为头疼的是工作上的事很是费神,不投入精力不行,最近材料亦是出奇的多,往往让人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希望过些日子能慢慢好起来。

201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