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收到周燕芬老师寄来她的第三本书《文学观察与史性阐述》,人民文学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三月第一版,我曾在她的博客中留言讨要过。周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风格和社团流派研究及当代文学批评。是书分为四辑,文学史观察、文学风格论稿、文学现象透视、文学重镇守望,其中“文学重镇守望”一辑是以陕西作家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篇幅上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本书,教授在后记中说,“就收集在这里的文章看,已初步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照应的史性叙述框架”。书中有关陈忠实与贾平凹的部分目前已初略一过。
收到自己的书《与书为徒》样书两册,很是满意,在和文川先生的网络聊天中我说,书是印制得很好,从封面设计、开本、纸张等各个方面讲,都超出了自己当初的期望值,很是熨帖人意,于自己惟一觉得遗憾的是,书的内容、文字的质量真是辜负了出版社的用心。文川先生说我谦虚,我说我说的是真心话,人应是有自知之明的,一个读书人,整天买书、看书、挑剔书,比较比较,心里应该是亮堂的。我还说,这些话,我是不方便再与策划人朱晓剑先生说的,显得矫情。出版社所送的几十本书,包括毛边本,做得绝色,也都很快送了出去,心情说不上有多么好,也说不上有多么差,日子还是在平静中一天天地过。
项宣来,说上周五在白鹿书院邢小利先生主编的文学刊物《秦岭》上看到了自己的一组散文,目下还没有看到样刊。这是今年三月份先生的约稿,自己没有底气,就刻意地选了几篇游记寄了过去,平时写字,以书话文字为多,总觉得距离纯文学的标准,还是有些偏离,游记许是能近一些吧,能刊登出来,心底里还是高兴的。昨天中午收到《河南日报》社王晓平女士快件,是她的散文随笔集子《白露为霜---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甘肃民族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五月出版,昨晚看过前两节,是一位女子对于往昔岁月刻骨而又缠绵的回忆,是对逐渐消亡的古代历法文化的深刻追寻。犹记得作者对于雾气的美妙的描写,还有,立春这天,故乡现在还保留着的习俗,把鸡毛抛向空中,看着在阳气的烘托下,它高高地飞扬,都是极美的享受,能引起人无限的遐思。
持续很长时间的燥热天气终于告一段落,天气预报说将有一周的阴雨降临,这样也好,自然的力,就是阴了晴了,好了坏了,亦正如人的心情,反反复复地变化着,这也才是一天天地过着日子而并不觉得实在厌烦得要死的理由罢,从古来日子都是这样过的,就是当下,科技是怎样的发达,人类是怎样地忘记着过去,这日子,还不是看起来都活得津津有味的?
20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