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两天时间,看完南京董宁文寄赠《开卷》第十三卷第三、四两期,第四期为《开卷》创刊十二周年特刊,页码是平常的双倍,要六十面。能感觉到一种坚持的力量,一种文化传承脉搏的跳动,一种素朴而简洁大方的精神熏染。朱航满与陆文虎教授去看杨绛,杨绛已经一〇二岁了,但朱航满的文字中,杨绛仍然活泼泼地可爱,“得知她刚刚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内容与小说《洗澡》相关。我们都很惊讶,先生真是这个时代文学的骄傲。”
记得前几天买过几本书,一时却想不起来书名了,就在凌乱的书丛中翻找,有三本,上海书店二〇〇七年八月出版的《傅抱石山水·人物技法》,傅二石在后记中说,这书自一九五七年十二月第一版问世之后,五年间印了六次,印数达数万册,七十年代还曾在台湾翻印。前段时间买过一册中青社的《傅抱石谈中国画》,可互相比对着参看。据说傅抱石非常地喜欢画家石涛,因而就终生“抱石”了,很是有些意境。另一册为季羡林的《牛棚杂忆》,此书颇出名,多年以前曾经看过,武汉出版社去年八月出版的这本,实际上并不是单行的《牛棚杂忆》,它把《杂忆》作为第一部分,从篇幅上又增加了二十一篇作者写人忆事的文字,冠之以“忆往述怀”成为第二部分,厚厚一大册,开本也大,字行疏朗,图片多且清晰,读起来感觉很舒服。还有一册北京三联二〇一〇年五月出版的陈乐民的《启蒙札记》。
陈乐民是著名的学者,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对国际政治与欧洲学研究有多种著述,他在自己最后的几十年时光里,致力于“启蒙”精神的探索,尤其关注欧洲“启蒙”精神与中国、中国人的结合与实践问题,他在这本书前的《卷首语》,就短短的一句话,“至此,我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思考,只弄明白了一个简而明的道理:我挚爱的祖国多么需要一种彻底的‘启蒙’精神。”书分四章,何谓启蒙;伏尔泰与启蒙;论其他启蒙思想家;启蒙与中国。许是十多年前,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书趣文丛中,有一册陈乐民与资中筠伉俪合著的《学海岸边》,自己曾经购买过一本,算是很早的接触著者的文字与思想了。去年十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五册的资中筠自选集,关于这套书,作者说,“本人忝列‘学者’圈,以笔耕为业,实际上是半百以后才开始。前半生所写文字都是奉命之作,多为‘内部’报告,偶然以他人名义公开发表,也多为应景文章,不值得追认。我笔归我有,迄今不过三十载。前期主要是专业研究的学术著作。在‘正业’之外兴之所至写点东西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然是与当时的开放形势分不开的。对我这个半生为驯服工具的人来说,发现原来这支笔还能属于自己,可以这样来用,是一大解放。开始只是偶一为之,且多为读书心得,后来逐渐欲罢不能,大量写作始于九十年代,特别是正式退休之后。这些文章都是有所思而流诸笔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摆脱了命题作文之累。八十年代初的心情充满了对未来的热情和期待,自己似乎大梦初醒,从精神桎梏和迷失中走出来。尽管仍然感觉到旧的顽固势力和种种太熟悉的思维习惯的羁绊,总的心态是乐观而有信心。以后种种是那时未料及的,所以从文章时序来看,越到后来,所表达的心情越沉重。”
收河北《藏书报》样报,阎良《荆山》杂志今年第一期,殊可喜也。
20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