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收南京董宁文寄赠《开卷》第十二卷第十一、十二期,各卷文章约十篇左右,大都较短,卷末有董宁文撰《开卷闲话》,记录文坛逸事、书籍出版等情况,信息量很大,多年来已经习惯了这样简洁隽永的文字。也收到阎良关山寄赠的纯文学刊物《荆山》杂志第四期,虽处于一隅,而努力地作为着,为文学而作为,尤其当下,时人大多以为文学是荒谬而看贱文学的情势下,就大不易。《荆山》本期收拙文《说荆山》。
在美院大门左侧书店购得一册沈鹏著《书学漫谈》,河北教育出版社二〇一〇年九月出版,主要内容为作者于二〇〇七年九月至二〇一〇年在国家画院开设书法精英班和课题班时的授课讲稿,凡八篇,经过学生录音整理而成,后边附录了几篇他的关于书学的文章。早些年曾经买过一册《沈鹏书法作品选》,还有一册《沈鹏草书千字文》,喜欢过一段时间。沈鹏书法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启功、赵朴初等都曾给过很高的评价,其实私下以为,沈鹏书法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对传统书体的一种审美跨越。在中国书协有限的几位主席中,舒同的舒体以及启功的元白体都能在电脑中克隆,沈鹏的就不行,但你仍觉得他就是他,却还能透露出出之于传统而又背离于传统的一种美,一种似乎狂狷抑或狂怪的美。但要临习它,没有扎实而又扎实的人文书学功底,恐怕就要误入歧途了。
在万邦书城购书两册,中华书局二〇〇六年八月出版的《学书有法——沈尹默讲书法》,收录了沈尹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散布于不同报刊或单本印行的论书文字,很浅显易懂,而又扎实可行,如执笔、运笔、用墨、临帖等,读后都会有些启发;那篇《二王书法管窥——关于学习王字的经验谈》,是值得重视的,关于对王书的来龙去脉以及临习方法,很得窍门。另一册《启功与笔工》,文物出版社二〇一〇年八月第一版,作者为李兆志和他的女儿李日强,书中记录了李兆志与启功过往以及毛笔制作工艺的访谈内容,可以了解有关毛笔及其制作的知识,有很多的不见于专业书本的文字。
又一日去了万邦书城,在打折书架购得一册钟叔河著《青灯集》,湖北人民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一月出版,书价三十二元,打三折不到十元。这书曾经买过一本,几年前被人借走了,一直没有还回来,一同借走的还有一册陈村的《鲜花和》,想必不会再回来了,其实真正回来也是不想要了,也许这也就是生活。书中收文一百二十三篇,为《天窗集》以后所写,是作者为怀念逝去的老伴朱纯而编写的一个集子。
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