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也何曾到董桥(1 / 1)

与书为徒 理洵 565 字 1个月前

前几年市面上就流行董桥了。柳苏说,“你一定要读董桥,”陈子善还用这句话作了书名,选编了推介董桥的文字,劝人读读董桥。好在读书人成熟多了,不像余秋雨热那时毛毛糙糙,随着潮流走,尽管董桥也值得读读。其实,世上也并没有什么非读不可的文字。

早先买了本董著《书城黄昏即事》,它夹在辽宁教育出版社“书趣文丛”的“文丛”里,私下以为董桥的文字也并不比思果、谷林、金性尧等诸位的精彩。过了几年,就在半价书堆里还翻出了董著《没有童谣的年代》,以及三联版《乡愁的理念》和《这一代的事》。董桥最初是因为后两本书被世人喝彩的。他的文字的集子还有很多。

董桥以短小雅致的散文小品见长,千字左右,这也正迎合了香港社会紧锣密鼓的生活节奏。他那时做着《明报》的总编辑,常要写些署名为“编者”的小文章,后来写得有名了,“董桥”也就出名了;再说,一周五篇文章,几乎天天都要见报,写的太长,也不容易。和他并称为香港社会的“两枝健笔”的林行止,文章也不长。香港是讲究效率的社会。

儒雅中有些调皮,斯文里不乏放浪,这是我眼中的董桥。在董桥的文字里,学识才情被精巧地酿调在一起,是“董酒”,没有第二家的,但读来读去,董桥其实要说的是两个字:“艺术”,就是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生活。因为董桥的文字,我常常会想起托斯托耶夫斯基的话:“人生不沾艺术等如虚度。”这就是董桥,能写一篇篇精致的小品文,生活也过得那么优雅,那么艺术,怎不让人平添些羡鱼的情思!

另外,他的小品文也是简洁明快的,用词也是董桥式的讲究。据说先生有洁癖。

关心他的评论家说他的文章好,常常会用《中年是下午茶》做例子,其实他睿智的闪光点到处都是,拾也拾不完的。今年情人节,我抱着玫瑰花出门,也还记着告诉受花人,在花瓶的水中放一粒阿斯匹林,花会长久地不谢,就是因为看了董桥的文章,才知道的。我还非常喜欢《处暑感事兼寄故友》中的话,“子夜已过,远处灯影迷蒙,犬声不绝,我突然想到乱世文化恰似路灯柱子,虽说照亮了几个夜行人的归途,到底禁止不了贵妇牵着的狗在柱子上撒尿。”这样漂亮的话很多。

止庵说董桥的文字是才子文章,他是在新出版的胡兰成《今生今世》一书的序文里说的,还说到林语堂,梁实秋,钱钟书,也做的是才子文章,大致余秋雨也算一个。其实他先前专门做过一篇文章,《谈才子文章》,里边楼肇明的一句话给人印象颇深:“才子的欲望都是浮泛的,没有深入到骨子里。”是值得思索的。

总体上说,我喜欢董桥前期的文字,读余秋雨也是这样的感觉。

纳兰《采桑子》词云:“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最近不知怎地却常要翻翻董桥的文字,真是无聊不妨读董桥,董桥的文字,真如谢家桥头的丽人一般了。也是心情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