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些所谓“泰斗级”专家学者编撰的《外国文学史》,谈及《牛虻》、《高老头》、《漂亮朋友》、《变形记》、《玩偶之家》、《嘉莉妹妹》等名着的中心思想时,驾轻就熟无一例外地套上“讽刺资本主义黑暗”焉、“揭露资本主义人吃人的罪恶”焉、“暗示资本主义人民不可能有幸福”焉……我就觉得奇怪了,怎么时隔数百年至今,人家资本主义越揭露越富强啊?怎么在俺们中国就听不见批判社会主义的声音呢?敢情俺们十全十美了?
希冀——落空——再希冀——再落空……落空。祥子历经了一桩桩希冀与一次次落空,而最终又以落空收场,这是广大类似祥子的贫苦人民的悲哀,同时亦是病态社会的表现。
——读老舍《骆驼祥子》,艺术分值:80
《家》、《春》、《秋》是一场关于封建思想与“五四”精神的斗争。冷酷的封建机器吸附、搅碎着无数热血生命……百姓的出路唯有拿起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的武器,向不合乎情理法的事物开战,勇往直前,做时代的胜利者。
——读巴金《激流三部曲》,艺术分值:60
英雄自古多磨难,明镜由来惹凡尘。一朝天雨潇潇降,还我人间亮堂身。
——读古继堂《柏杨传》,艺术分值:60
坦然的态度、平实的文风造就了《生命的留言》。其中无大悲大喜,无大扬大抑——正是这样一颗平常心,赢得了生命最后的灿烂!愿作者一路好走……——读陆幼青《生命的留言》,艺术分值:70
风趣幽默,生动流畅。讽刺深刻,举重若轻。积极乐观,苦尽甘来。
——读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艺术分值:75柏杨先生运用尖刻辛辣又不失风趣的语言,将国人“脏”、“乱”、“吵”、“窝里斗”等陋习一一来揭发,打破“酱缸”丑到底,其眼光独到,其分析透彻,老权看罢不由拍案大呼:痛快!其文固不留情面,然所谓秉承上下五千年优良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历来被捧上天,目空一切……如此,不赐予当头棒喝,“中国人”恐难蓦然惊醒、脚踏实地。而通过艺术之放大镜对中国传统弊端加以“夸张”,恰能使国人真正看清自身丑陋面——好比街上一些腊肠火腿美味悠悠,但你晓得其生产加工过程后未必敢吃。
嗟夫,夫丑陋之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也。
——读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艺术分值:99
男女欢聚——男获知身患绝症——男不忍告知女——女一如继往深爱男——男刻意疏离女——女误会男另结新欢——女深受男害——男忍痛割爱——女嫁作他人妇,后知真相,到医院看望临终前的男。
此故事结构不免简单俗套,然王朔出笔,腐朽化神奇,其情真挚深刻,其笑含泪,其人物对白呈冷幽默,其男女痛别场面尤令人感伤,读之黯然泪下。
——读王朔《永失我爱》,艺术分值:90
我只能说,这是一本由头到尾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书,一本由头到尾令你发出会心微笑或大笑的书,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都不应错过它!
——读钱钟书《围城》,艺术分值:99
所谓的博客书,不过是哗众取宠之作,这里头内涵深厚、富有真知灼见的文章少之又少,而结构零散的无聊废话俯拾即是。这年头,孔博士可得沉得住气呀!
——读孔庆东《千夫所指》,艺术分值:65
本书虽为“精选集”,仍毁誉参半,诚如老孔曰:“菜炒多了,就有咸有淡。”其中《北大情事知多少》、《47楼207》、《老刘家》、《骑车上班》等源自生活真体验的文章是难得一见的幽默经典,感人至深;而《蔡元培的矛盾》、《人文学者的道义身份》、《以模仿求解放》、《阿Q的革命》等文则过分严肃化、学术化,失之幽默感,恐怕只有少数戴眼镜的专家教授老糊涂才有心情看。老孔曾自言“我不幽默”,他担心作品“如果没有严肃和纯真在里面,我想再逗乐的‘幽默’也会过目便忘的”,但他忽视了“幽默”与“严肃”、“纯真”是可以和平共处互不干涉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谁说严肃、纯真的事就不能以幽默的口吻说出来?而老孔则走了极端:要么举重若轻循循笑谈,要么正儿八经呈老僵尸发古训状。嗟夫,这个革命立场不坚定的两面派!
老孔被人们“过目便忘”的,恰恰是那些“我不幽默”的文章。
综上,为了大众着想,老孔还是多写些人间趣事吧——毕竟,这才是他的强项。
——读孔庆东《47楼万岁》,艺术分值:90
“肥胖不是吃得太多,而是排得太少”,“当人体经过调养后,血气会逐渐上升,原来减少供血的脏器会慢慢增加供血,这时人体反而会出现许多疾病的症状”,“用药物将喷嚏止住,表面上疾病被治好了,实际上该排出去的寒气却常留体内”,“当人体没有能力排除疾病时,虽然病仍留于体内,但却不一定会有不舒服的症状”……本书站在“人体健康”的高度,将人体比作一个操作系统,以“正确使用人体”为宗旨,既全面又扼要地向读者输送健康新理念,这对增强人民健康意识、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是大有裨益的。其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作者说了许多,无非围绕“一式三招”(敲胆经、按心包经、早睡觉)展开,即任尔东南西北大小疑难杂症,只要拼命耍上这三招,不必吃药也能好个八九不离十。至于是否真的这么神奇,试过才知道喽。
——读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艺术分值:80“其实中医西医完全可以协同作战,各显优势。西医先喷药把苍蝇杀光,中医马上清理垃圾,让苍蝇没有繁殖的环境和时间,一来一往,疾病很快就可以痊愈,不治之症将变成易治之病”,“一切慢性病都可以用推腹法去解决”,“肾就好比是一台电风扇,打开开关它却不转,很有可能是停电了,或是线路出了故障,不见得是电风扇本身出了问题。气血就是电能,而胃经则是线路。由此推断,只要气血充沛,经络通畅,肾脏得到了足量的气血供应,就能够正常工作,而没必要对‘电风扇’本身修来换去”……盖作者深通人体经脉穴位分布,纵观全书,基本上只要人能犯的疾病,作者都能相应指出问题出在哪根经或哪个穴上,晓之以情理,或按摩或针灸或刮痧或拔火罐,或“头撞树”或“金鸡独立”或“壁虎爬行”……方法五花八门,皆日常随意可用,非高深莫测超难度的也。书曰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往往能大病化小、小病化了(是真是假,当然谁试谁知道)。作者举重若轻,谈笑风生,把历来杂乱无章的中医说到简明易懂的份上,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其疗效倘能走出书本落实民间,则功德无量也。另外,书名改为“经穴治病法”或更合适。
《求医不如求己》目前已出两册:第1册重实际,讲日常生活碰到啥啥问题该怎么怎么办;第2册重理论,讲什么穴什么经能治什么什么病。
——读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艺术分值:85是我不懂幽默,还是网络式的文字肤浅无聊哗众取宠?
——读漓江出版社《2005中国年度幽默作品》,艺术分值:50“生活中肯定还有比睡觉更好玩的事情”,这是小鸡卡梅拉们的成长故事,它们有理想,有爱心,敢冒险,肯奋斗,最终走向幸福……这是一部充满童真童趣的书,然情节略嫌简单,盖法国社会没中国这般复杂吧——作者系法兰西人。
——读约里波瓦《不一样的卡梅拉》,艺术分值:90“(马林生)像小饭馆里使用了多时的一块抹布,散发着各种秽物混合的臭味儿”,“(马林生)完全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当了这个孩子的爸爸,就像过去被旧军队拉了夫的良民”,“(父子二人吃面条时)电视里不断出现工业增产农业丰收市场供应充足的画面,接着是不同行业的干部们在开会衣冠楚楚的国家领导人笑眯眯地会见肤色各异的外国要人、大亨什么的”,“(马林生叫儿子把作业再做一遍)你不要再争了,争也没用,照我说的去做,否则,只怕你哭一场后还得做——你最好认清形势”……父亲代表受“文革”毒害而苟延残喘的一代,儿子代表呼吸新空气向往新生活的一代,这两代人住在同一间光线黯淡的屋子里难免磕磕碰碰,父亲虽也向往新生活,但已沉浸在历史的阴影中难以自拔,他既羡慕儿子的自由,又要本着老祖宗的那套父道尊严压制儿子;而儿子打心底看不惯父亲的窝囊样,怎会乖乖听父亲的话?所以“压制——反压制——压制——反压制”的闹剧循环上演,黑色幽默叠出……最终,父亲发现自己这一套思想不管用了,不管用到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的程度,乃至觉得自个儿近乎卑鄙!于是他尝试做一个新时代的人,不再打骂儿子,放下面子跟儿子交朋友、做哥们,任儿自流;如此一来,没了“阶级敌人”的儿子倒不自在了,他对父亲的“变态”无所适从,在这无所适从中,他慢慢理解了父亲那代人的艰辛,慢慢体会出父爱的伟大……我想,王朔就是那个“儿子”,他要批判嘲讽的与其说是那个“父亲”,不如说是那个造就“父亲”的荒谬时代。
——读王朔《我是你爸爸》,艺术分值:90
一会写唐朝薛嵩在土坡上那些赤身**的低俗事儿:“薛嵩准许自己的部下抢苗女为妻,后来他想到,假如他自己不也去抢上一个就算是吃了亏。这件事非常的重要,因为它标志着薛嵩长大成人。在此之前,他是个纨绔子弟,不懂吃亏是件坏事。在此之后,他既然已经抢了一个女人,尝到了甜头,就不能再这样说。事先他做了不少筹划和准备工作,但是对这种强盗行径还是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是一个人去的。”一会写万寿寺里“我”的颓废精神感悟:“我在一座寺院里,更准确地说,是在这座寺院的东厢房里,面前是一座被砖头垫高了的香案。在香案底下是一捆捆黄色的纸。时逢盛夏,可以闻到霉味、碱味,还有稻草味;而稻草正是发黄的纸的主要成分。”——时与空穿梭过密,“低俗”与“颓废”交杂太甚,玄虚飘渺,读不出个所以然。
——读王小波《万寿寺》,艺术分值:60
我看过不少国画,能在两秒内令我精神为之一振的唯有范曾的写意人物:其线条并不复杂,却点到神传,妙处恰到;观其画,一种博大厚重的历史人文感油然而生。
——读范曾《画外话?范曾卷》,艺术分值:95一列火车,若干人等,人与人表面上无甚瓜葛,实则保留着某种必然的内在关联。车上一人忽被杀,迷雾重重,侦探波洛介入调查,审问一人接一人,孰是孰非无法立判,疑团虽此起彼伏,案情却层层推进,凶手是谁?不是谁?读者与作者斗着智……直至终了,揭出个读者砸烂脑瓜儿也料不到的真相:12人同谋杀1人!——不得不向作者递敬佩书,佩服其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也。
——读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艺术分值:80最好的恐怖故事,应建立在现实生活、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使读者感觉恐怖就在身边,有理有据!而投机取巧粗编滥造动辄鬼怪神仙动辄走壁飞檐的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无寓意可言的“超恐怖故事”,骗骗不谙尘世娇娇滴滴的少男少女可以,在心智稍稍成熟的人眼里,仅作笑谈,何从“吓死”?
——读天津人民出版社《吓死你不偿命》,艺术分值: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