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有了一群生死与共的好兄弟(1 / 1)

朱重八是1328年腊月的一个早晨出生的,他一生下来就掉进了苦难中,小小年纪也没有大人的那些欲求,反不怎么感到苦,倒是活出了少儿时的几多快乐来。

在苦难的浸泡中朱重八慢慢长大,转眼便到了16岁,本来贫困不堪时又遭到了天灾,树皮啃光后还来了更可怕的瘟疫。这是1343年,离元朝灭亡只有25年,属元朝的后期。

这时候的元朝,朝政更加腐败,原本因为攻占掠夺还算充盈的国库,此时已日渐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一面毫无人性地加重赋税,一面卑鄙无耻他大印新钞,本来就一贫如洗的人民,连骨髓都给炸干了!

天灾人祸,百姓只有死路一条。从1344年4月6日到12日,朱重八的父亲、大哥、二嫂、大哥长子、母亲全部一一饿死!他抱着母亲的尸身,狼一般干嚎,累了,就这么进入恐怖的梦乡。

埋葬了母亲,为了能活下去,朱重八只好到皇觉寺里去做和尚。但寺庙存粮有限,很快就闹粮荒,朱重八这样的新和尚,只得出门去化缘。

身着一领破烂的僧衫,足穿双草鞋,手托个钵子,人说哪里好乞讨,就往哪里去。朱重八就这么孤苦零丁地四处流浪了3年,从故乡濠州往南来到皖北。他刚从一位脸色腊黄的妇人那里乞到了一张菜饼,就遇上了黑浪般涌来的逃难人。

原来是铜瓦厢决口了,向西南倾泻,足足六百公里狭长地带的村庄和人民,全数被淹。除去淹死的,活着的几十万人都一路逃来了。像蝗虫一样,他们啃吃完了这一路上可以塞进肚里的东西,走过的地方,就是掘地三千丈,也绝对掘不出一个菜饼来,生路只可能在前方。

于是,乞丐朱重八混入难民的潮流,拼了命地朝前走。不断有人躺下,并且再也站不起来。活人从他们身边走过,甚至都不去看一眼。人这个万物之灵啊,什么文明、同情,都是需要点物资来支撑的。

朱重八昏天黑地地跟着人流向前,着了魔一般涌进了东南方一座残旧的寺庙。瓦漏窗破,可怜的菩萨,断擘掉头,惨不忍睹。可今天显然有人给刻意地装饰了一番:红绿布遮盖了残旧,破败的香案也让几张地毡补缀得有些华丽。一张不知从那儿搬来的红木椅子,蒙了红绸子,一位雅士端坐于上,正用洪亮的声音大声说:

“自释迦牟尼死后,整个世界都变坏了,气候变坏,庄稼变坏,人心也变坏了,当官的只顾自己,有钱人也变得更加自私。那些异族的统治者,高高在上,只知道欺压百姓。天发怒了,要惩罚恶人……”

“讲得太好了!”朱重八心里这么认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释迦牟尼死了!整个世界这才都变坏了?!

“大家不要惊慌,释迦牟尼在临死前已经留下遗言:只要再过七年,弥勒佛出世,世界就会变样子。到时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遍地金沙玉石,还有许多美丽的宝贝,而且,人心也会变好,大家一律平等、有衣有食,有田有牛,再无人欺人……”

白莲教主韩山童,在上面讲得慷慨激昂,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最终击败群雄,摧毁元朝统治取而代之的人,竟是下面听他讲经人中那个可怜兮兮的小和尚。

讲经会一直延长到午夜过后,所有逃难者,为生的希望所鼓励,纷纷挤到破庙前的案桌边,勇敢地拿起刀矛,他们要为有衣有食的生存而战。

三年的化缘生涯,使朱重八深谙了许多人生世相,也更明了些当世的形势状况。元朝政治黑暗腐败,加上天灾,各族人民,特别是汉人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今天在这里听韩山童讲经宣传,去年在湖北化缘时,朱重八也听到彭莹玉、徐寿辉等同样的宣传。他虽说也是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渴望,但毕竟听得,见得多了些,也就多生出了些想法。他知道造反意味着杀头,感到自己还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得回寺里好好地想一想。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军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这是元朝未年民间流传的一阕《醉太平小令》,十分深刻地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暴露无遗。元朝当局的黑暗与腐败若怒了上天,1343年黄河在白茅口决口不到两年,1345年,黄河又在铜瓦厢决口,黄水漂流,人成鱼鳌。天灾未肃,人祸又至,1351年,元政府又强征15万民夫修河筑道。监修筑吏职习更胀,鞭挞民工,克扣工粮,于是民夫愤怒。

于是英雄造出来了,红巾军领袖韩山童与刘福通趁此略施小计,杜撰出一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童谣,在颖州登高振臂一呼,整个黄河工地便沸腾起来。民工纷纷参加韩山童与刘福通的义军,不到两月,竟发展到三十余万人,一举占领河南、安徽的十七个州县。就在这时,彭莹玉、徐寿辉等在湖北起义,占领浠水。这些起义者,都用红巾裹头,故称红巾军。

郭子兴原是定远街头算命先生,他并不相信刘福通他们挖出的那个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石人是真的,但他却从迅猛发展的义军看到自己的出路,暗暗地与红巾军联络。1352年,郭子兴闻得红巾军要起兵攻打濠州的消息,即与濠州富商孙德崖商议。算命先生,加上一个富商,在若大个濠州城里振臂一呼,应者竟有三千余众。郭子兴很快被义军首领小明王封为元帅,与义军里应外合,一路顺风,闯进衙门,杀了州官,将帅旗高挂城头。

朱重八回到皇觉寺转眼过了六年,由一个目不识丁的放牛娃成长为略通文墨的僧人,他睁大着双眼盯住外面的世界,随时在想着寻找一个能使自己生活得好一点的机遇。皇觉寺因离元军扎营处不远,好端端的突然就被元军放火烧塌,朱重八唯一的栖身之地在熊熊的大火中逝去,只好下决心去投靠郭子兴。为能带上一些“见面礼”,朱元璋在临行前与花云和吴良仨师兄弟一道截杀了十二个元兵,并把他们的耳朵一只只割下来,用一根藤条窜了,出现在濠州城里。

这份见面礼让元帅来了兴趣,亲自接见了他们,眼睛盯着朱重八看了很久之后,曾经的算命先生认准朱重八这样一张典型的倒三角形脸的人一定相当聪慧,而那一身结实的肌肉一定非常有力气,厚厚的嘴唇又一定是个心实忠勇的人,于是看上了他,留他在身边做卫兵,给他取名叫朱元璋。

郭子兴这回还真没走眼,朱元璋不久便立为他立下两大功劳,一是跟随郭子兴外出时遇到元兵袭击,在朱元璋的奋力搏杀下救了郭子兴的命;二是朱元璋主动请战,率领一支千人轻骑救援了兄弟镇五河。郭子兴算得上是个大方的主,给出的回报十分丰厚,既使他做了郭子兴的女婿,又升任他为镇抚。

郭子兴的副帅孙德崖和儿子郭天叙为此不开心了,因为他们都不愿看到元帅的身边有这么个能力出众的人,都暗暗地发誓:一定要找个机会,把朱元璋这个和尚兵干掉!

当时,由于元王朝的黑暗统治,刘福通的起义部队已经点燃了元末农民起义的烈火,无数支起义队伍如雨后春笋。江淮一带有刘福通,江汉一带有徐寿辉、彭莹玉,庆元(今浙江宁波)有方国珍,高邮(今属江苏)有张士诚,他们各自为战,攻城占地,对元朝发起攻击。1352年,徐寿辉军攻克江南重镇杭州,与此同时徐州的起义军也占领了徐州及周围地区,切断了元朝赖以南北联系的交通主动脉。当时元大都需要的粮食很大一部分需从南方运送,没有了顺畅的交通,只能派重兵押粮北运。眼瞅着数万担粮食,义军们都看着眼馋,却不敢轻易动手。因为押粮的元军太强大,去劫粮,显然是去送死。这一点,孙德崖知道,郭子兴当然也清楚,朱元璋却主动请战,要去劫粮。

郭子兴不答应,孙德崖却认为这是置朱元璋死地的天赐良机,于是与郭天叙极力鼓动,使郭子兴答应了朱元璋的请求。

马秀英知道这事后,与朱元璋商量了一夜劫粮的事。马秀英性格外柔内刚,深处常有一种男人的豪气,她从小看过许多书,除了女人该读的《女儿经》等,男人们必读的四书五经,甚至军事、地理之类的书籍,她都喜欢读。原本是想能有一日与郭子兴说起话来能用得上,现在却可以给丈夫出些主意。

朱元璋救援五河得到了郭子兴丰厚的回报,其实他还有个很大的回报是得到了汤和与结识了五河的将领常遇春 。第二天,朱元璋立刻紧急行动起来:首先让汤和马上去请常遇春出手相助,自己则带着吴良,一起到营中挑选精兵,又让花云去组织车船,到午时一切妥当,汤和正好风尘仆仆地赶回来。

常将军满口答应朱元璋的请求,并领军八千当晚乘船连夜顺五河往下赶到洪泽湖口,与朱元璋的三千兵马汇合。

这次往北去的押粮官,正是上次攻打五河城海呼儿的副将奕麻都。经过艰难的转运,他已将百余万担粮食运到明光镇,几十条大船早在这儿候着,只要把粮食装上船运到洪泽湖,再顺青渠往东到渤海湾,就可安全北运到天津了。他正与诸押粮的军官商量护粮事宜,闻报有人闯营求见。原来,是孙德崖害怕朱元璋万一得手,让他身边的第一勇士肖辉去给押粮官报个信。

因为孙德崖的告密,元军很快发现了正面进攻的朱元璋,一番惨烈地厮杀后,朱元璋所带的三千人马全被杀死,他与花云、吴良、汤和也被迫跳进洪泽湖中。然而,常遇春却顺利地抢到了粮食、并救起了奄奄一息的朱元璋和他的三个战友。

当朱元璋与常遇春押着一车接一车的粮食凯旋归来时,孙德崖、郭天叙都惊呆了,郭子兴一颗悬起的心凳时落下,喜出望外走出帅府,亲自迎接朱元璋,并即刻封朱元璋为总兵官,汤和授管军总管,常遇春授总管都督,花云、吴良均做千夫长。

郭天叙急了,郭子兴濠州举义后,自己封元帅,孙德崖封左副元帅,自己亲生儿子天叙为总兵官。如今,朱元璋也做了总兵官,这不是与自己平起平坐?于是他与孙德崖联手,派出冷面杀手肖辉前去刺杀朱元璋。

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除了大智慧,明察秋毫也是很必要的。朱元璋回家与马秀英谈到劫粮的经过,很快察觉自己被元军过早发现一事其中定有蹊跷,再深思下去,便省悟到是孙德崖与郭天叙所为,于是他们着手防止有第二次。

这晚三更时分,朱元璋府上的正房里闹哄哄的。家丁们都拥在朱元璋的卧房,低着头垂泪。主人就这么去了,他们这些下人,又到何处去谋得生计。大家正为自己的将来担心,朱元璋与夫人却从后面的厢房出来,家丁们都大吃一惊。

此劫虽然躲过,马秀英却担心地说:“这种事,一定还有第三次,我去告诉郭元帅,他可能又不会相信;他就是信了,也拿孙德崖无法;倘若他俩人真干起来,濠州红巾军就完了。”

情况如此,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可是到哪里去呢?朱元璋脱口而出了元人占领的“定远!”

“如今濠州西面有彭莹玉在瑞州与元军大战,东面有张士诚在高邮与元军大战,这东西两方面军队都无力顾及濠州正南面的定远,这正是定远最易于攻击之时。且定远地处濠州与滁州之间,历来非常富遮,攻下它之后实可获益非浅。”

听了马秀英的分析,朱元璋高兴地大声说:“如今定远兵弱粮丰,天赐我良机!”

第二天,马秀英去找到义母,然后与义母一起去说服郭子兴,打定远的差事很快就落在了朱元璋身上。

这是1355年,一个美丽的秋天,朗朗的天空下,朱元璋万分地高兴,虽然是无奈出走,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惬意。一年前,为自己投军后能有一个好些的发展,他不惜冒了生命危险,去截杀元军。从这以后,就有了不同于普通投军人的开始,接着便有了他不同于普通军人的继续,结果,他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赢得了主帅的信任,赢得了比任何人都更快地迁升,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最重要的是,他有了一群能与他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每一次升迁,他都是以命相搏换来的,可到头来,却要遭到“自己人”刺杀!人生真是险恶,小人处处都有!真正的智者,总是能有效地躲开小人的攻击,坚实地保全自己。朱元璋的目光,转向带出来的部队,足足八千人,还有常遇春、汤和、吴良、花云这些忠勇的好兄弟。命运没有亏待我,郭元帅没有亏待我,我也不必和那些人去计较什么!他脸上露出一丝舒心的微笑,目光追踪着云雀消逝的远方,他的心似乎也进入那汪洋般云海,感到眼前的大道无比宽阔。

常遇春与汤和诸将见朱元璋停着不走,便众星托月般地围在他身边。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汤和说。

朱元璋回头看看汤和,说:“你在替我抱倔?我感到自己不倔!孙德崖逼我走,我该感谢他。”

说完,朱元璋哈哈大笑,勒转马头,冲下山去,众将紧随。一时只见尘烟四起,滚滚然如条狂奔的黄龙。到离定远三十里处安泰镇时,日头已开始西沉。朱元璋下令在镇西头的平阔处安营扎寨。士兵们忙呼着,朱元璋召来常遇春、汤和、花云、吴良诸将说道:

“而今我们出来,首先得有块立足之地。虽说是替郭元帅开僵拓土,但有孙德崖在,我们的给养不一定能保证,因此,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粮食来源。定远就在前面,我想去夺取,作立足之地。吴良,你带几个人,速去定远探明情况,回来报告。这附近有关情况,也都尽力去察明。所谓知已知彼,才能打赢。”

吴良领命去了,朱元璋在心里说:“这定远城高墙厚,储粮丰足,我能打得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