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长安是李渊统一全国战略的第一步;歼灭群雄、消除割据则是他的第二步。第二步的第一阶段还要和好突厥,经略西北,巩固根本;第二阶段就是消灭关东、江南等群雄,统一全国。
总的来说,深谙政治的李渊基本方略是各个击灭,先北后南。有了这样的政治思路,李渊入据长安后,就“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氏、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李渊采用政治招抚的手段,达到了不战而胜、拓土徕民的目的。在此后征服群雄的过程中,他采用的大多都是这种军事进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手段。
在李渊登上皇位还只有30天时,薛举派他的儿子薛仁杲领兵前来进犯,十余万大军,将扶风郡城团团围住。李渊亲自点将,命李世民为帅征讨薛仁杲。李世民不负父望,在扶风斩敌万余,击溃薛仁杲,将唐的势力扩充到了陇右一带,使关中的局势得到稳定。
可是,事情过去还不到半年,武德元年都还没过去,薛举又亲自领军前来进犯泾州。李渊刚做了皇帝,百废待新,有许多政务需要处理,不能亲自前去征讨了;李建成生为太子,理所当然该留在京城协助父皇处理政务;三弟玄霸早已被杀;四弟元吉在战事上能力相对较差,李渊审时度势,封李世民为西讨元帅,继续讨伐薛举。
此时的李世民,还不到二十岁,只是个青年,可他已经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又是一个位极人臣的宰相、秦王、几十万大军的统帅。
关于此次战争,以李渊的眼光来看,是在所难免的。薛举即使不来侵犯,他也要派兵前去征剿。他已经做了皇帝,其雄心壮志丝毫也不亚于他的姨表兄隋炀帝。他李渊决不是要安居国中的一偶,与王世充、薛举、刘武周等分享做皇帝的快乐,而是要一统这东方的泱泱大国,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作为从小生活在充满政治氛围中长大的李渊,对于怎样治理自己的国家,他已经有着相当成熟的知识与经验,他很想将他做臣子时的一些想法都赶紧来付诸于实践。作为军事世家,他对于征战也有着很好的经验和知识,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先西后东的战略部署。当他谈出自己的这一见解时,得到了二儿子李世民非常的理解与支持,这使他大为高兴,更加放心地将最精锐的部队都交到儿子手里。
“东方虽有王世充、李密两大势力,但他们正在洛阳鏖战不休,一时都无暇顾及关中。更何况,抗拒东方来犯之敌,我有崤、函之固,凭险而守,非常容易。而西面薛举所占的陇右地区,是关中的大后方,与关中关系密切,且在地势上有高屋建瓴之势,随时都可能向关中发起攻击。所以,陇右不定,关中难安。正因为这样,就是他不来,我们也应首先去征讨他、彻底灭了他。只有这样,我们关中的大后方,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
李渊的这一番话,是在李世民出征前说的,那时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在一旁听着。李渊深知,在夺取一个国家之后,要巩固她,发展她,非常非常不易。他曾经顾虑重重,忧虑夺取天下后各军事力量对他的攻击。没想到上天给了他几个好儿子,特别是李世民!
早晋阳起事时,是李渊亲自托嘱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一个在河东密招豪友,一个在晋阳潜结英俊。如今的太子府与秦王府,都是人才济济,这使李渊万分自豪和高兴。因为他想到要妨所有的人,却一丝儿也没有想到要妨自己的儿子。他高坐在帝王的宝座上,捋着日益变白的胡须,非常惬意地想着:
太子,可以用他的人才来协助朕的治理国家;秦王,可以用他的人才来替朕平定天下。养儿的好处,朕可谓天下第一,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看着李建成兄弟仨手拉手,亲密无间,有说有笑地,李渊感到无比的欣慰。
李渊派秦王李世民为元帅西击薛仁杲后,他相信虽然是虎狼之师的薛举不是李世民对手,但却担心在李世民与薛举作战时李轨前来骚扰,于是便用认亲和封官的手段相抚了李轨,从而对薛举形成战略牵制,以减轻关中地区的压力,确保李世民西击薛举的胜利。
为能联合李轨,已做了皇帝的李渊不惜低声下气,在给李轨的书信中,称他为“从弟”。结果,李轨接到“从兄”的书信,自然非常高兴,不但慨然答应李渊交办的所有事情,还特派了亲弟弟李懋,来到长安,以表相交之城意。李渊见了李懋,即拜为大将军。同时册拜李轨为凉州总管,进封凉王。事情办到这个地方,李轨自然竭尽全力,从西面牵制薛仁杲东进。
为了李世民西击薛举的胜利,李渊可谓用心良苦,精心尽力地做好一切该做的事情,旨在为李世民的胜算多几成把握。不料,正当李渊捻须自喜时,传来李世民大败而归的消息。
李渊又气又恼,更是担心。如今虽说做了皇帝,但这时天下同时做皇帝的还有薛举、刘武周等人,就是那对李渊委曲求全的李轨,也随时有可能要来做个皇帝。倘若不能击败薛举,到时候刘武周与王世充有了个了结时,再回过头来与他李渊共争天下,事情恐怕就难办多了。更何况,明明是胜算在握的一仗,怎么打得这么一塌糊涂?!
李渊真想将李世民唤来,狠狠地臭骂一顿。但是他忍住了,他想起了在他举兵之后这几年来儿子的所作所为。“他简直就是一个军事奇才,我不能因为这一次失败就对他责怪。更何况,这统一天下的长期征战,还需要他一年年地打下去。”李渊心里想道:“我不能就此折了他的自信,我要给他些时间,让他好好地反省反省。只有他自己知道错在那里,他才会避免在以后的战争中重滔履辙。”
李渊这么想着,心情渐渐地平静下来。他先后传来李世民身边的几个谋士,一一详细询问当时的情况。当他得知刘文静、殷开山等支持了李世民,错误地与敌摆开战场大战时,不由得怒火冲天了。他龙颜大怒,要杀鸡给猴看,斩了刘文静。
可李世民在请求整顿军队、半月后再出战薛举的同时,请求李渊不要治刘文静、殷开山的罪。李渊无可奈何,只好点头答应。
为进一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李渊这时提出必须“各因部校,序其统属”,恢复府兵制,分关中为12道,置12军。一年之后,12军各立军号,分道治军,耕战结合。建立12卫和东宫6率,完善了中央军事体制和府兵的编制,既沿用了隋朝的一些做法,又有所发展。这是后话。
关于如何治军,李渊语重心长地告诫李世民:“一定要注重广施恩惠,不惜重赏;同时又强调严肃军纪,禁止侵暴百姓。同时要积极争取敌军起义,收编敌方的队伍,以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对归顺者,要封他高官;对抗逆者,在将其打败后,一般也只诛杀首领,对其余的人采取宽赦。要善待俘虏,赏罚公平,不分贵贱,论功行赏。”
李世民原本也是这么做的,第二次征讨薛举,就更加注意了。这次该李世民有运,两军对阵没有几日,薛举竟然病发突亡,年青的薛仁杲仓促继位,与老将军们离心离德,结果刚刚开战,就要斩大将,搞得众叛亲离。李世民
在同样的地方与薛仁杲展开决战,几经冲杀,秦军死伤惨重,四散溃逃。李世民率军一路砍杀,大获全胜,俘获西秦精兵万余人,得男女百姓五万余口,薛仁杲被活捉押到长安后,李渊放不下上次损兵折将之恨,坚持将其斩首。
薛举既亡,此时关东李密与字文化及、王世充等又正杀得难解难分。对于他们,李渊仍采取坐观虎斗、以敌制敌的策略,继续集中精力对付西北群雄。
如今,在西北群雄中对长安威胁较大的,就只有刘武周了!
李渊正担心刘武周,刘武周竟令宋金刚率二万精兵进驻了黄蛇岭。这里是太原北面屏障,与太原仅在咫尺之间。守卫太原的李元吉令大将张达前往御敌。没打多久,张达全军覆没,李元吉趁夜逃到长安。李渊派出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太常少卿李仲文前去迎战,结果又是全军覆灭;再派右仆射裴寂去,还是溃败逃亡。
宋金刚屡战屡胜,很快占据山西除太原与西河之外的整个地区,不久又攻占了太原。
坏消息一个个传来,李渊听得心惊肉跳,就在这时候,又传来萧铣派兵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王朝峡州、巴、蜀等地的消息,李渊心中更是大惊。他心里明白:事情再发展下去,就意味着他的皇位有可能出现问题,无奈之下,只好下旨:“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
手谕正要发出,李世民大败薛举,亲率得胜之师从陇右前线凯旋归来,听说李渊想放弃河东地区,便连连摇摇头说万万不能放弃。
“战之不利,放弃不能,如之奈何?”
听了父皇的话,李世民主动请求:率胜利之师,再战刘武周。李渊感动不己,亲自为李世民送行,还悄悄地对李世民说:“这次我儿得胜回来,到时就立你为太子。”
李世民听了,心中一热,浑身是劲地率军迎战刘武周。
在柏壁,李世民与宋金刚整整对峙了三个多月后,终于大败刘武周,还得到了尉迟敬德这么一员所向披靡的勇将。刘武周北逃后被突厥杀死,至此所部灭亡,占领的原唐王朝的山西失地连同代北地区,尽数归唐王朝所有。
这时,关东的王世充、李密、于文化及、窦建德四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还在征战不休。宇文化及缢杀了隋炀帝,立秦孝王之子杨浩为帝,自称大丞相以后,引兵十余万西归。不久,他的内部发生争执,宇文化及杀了司马德勘。而留在东都的群臣,则奉越王侗继帝位于洛阳,招瓦岗军领袖李密为太尉,讨伐宇文化及。
黎阳一战,宇文化及败走魏县,在知道自己必败时,还断然毒杀杨浩,自己做了皇帝,并十分得意地说:“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
李密打败宇文化及后,来不及高兴,内部也发生变故。王世充利用手中掌握的兵权发动政变,童山一战,使李密元汽大伤。王世充乘机进击,于偃师再次大败李密,招降李密手下大将单雄信,生擒秦叔宝、程知节、牛进达等人。
李渊闻报大喜,即派人趁机游说李密部下魏征,请他劝说李密归唐。败得一塌糊涂的李密听从了魏征的建议,率败兵两万人降唐。
在李世民战刘武周时,王世充、窦建德曾趁机肆意对唐展开攻势,不断攻占唐在河南的城镇。李渊当时不敢去派部队去征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关东之地,被窦建德与王世充一一占去。待李世民收复山西失地凯旋归来,唐军在关东所占地盘已尽数失去。
现在,到放手对付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时候了!只是,该先进攻谁呢?王世充兵力集中洛阳,易于全歼。洛阳乃隋之东都,攻克之后,在政治军事上的影响,都更大。更为重要的是:若先攻窦建德,王世充必然要出兵夹击,使我腹背受敌;反之,若先打王世充,窦建德很难去帮他。
这么想明白了,李渊决定再派李世民去打王世充。可这次李世民没上次那么充满**,反是眼巴巴地望着李渊。李世民在想父皇曾许诺的太子之位,可李渊听信了后妃们的求情,此刻又反悔了,他决定还是保留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更好。可他没想到这不但直接导致了兄弟之间的不和,还成了兄弟俩激烈争夺太子的导火线,最后酿成了他李家的大惨剧。
李世民见父亲无动于衷,只好以大局为重去打王世充。为保证战争的胜利,李世出兵以后,李渊考虑到此时突厥北去,幽州的罗艺已归顺大唐,可以从北面牵制窦建德的军力,北方暂时无忧;于是放心地派出刚投降的徐世绩从黎阳方向,对王世充部进行牵制;又担心李世民围攻洛阳时盘踞长江中游的萧铣有可能趁虚袭击,就再派河间王李孝恭与李靖一道率军自金州出马蜀,沿长江而下直逼江陵,使萧铣自顾不遐,不能有所作为。
不仅如此,为防万一,待李世民走后,李渊立即在关中实行一项新令。将十二支部队,分别安置到关内的各个州郡,让他们一面操练,一面垦荒,为前方提供足够的兵员与粮草,以确保战事的胜利。
早在618年5月,洛阳知道隋炀帝被杀的消息,守将们便拥立隋炀帝长子杨昭之子,越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第二年4月,王世充政变,夺取了政权,改国号为郑。王世充打败李密后,又拥有了关东地区,势力更加强大,正踌躇满志、洋洋得意时,闻报李渊派他的二公子、秦王李世民率兵来攻洛阳,数万唐军已达离洛阳70里的新安。
王世充作为李渊在中原的最主要对手,最后还是被李世民包围在了洛阳一座孤城里。王世充向北边的窦建德求援。窦建德来了之后不久被李世民击败成了阶下囚,王世充在绝望中献城投降。李渊还来不及替李世民庆功,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又举兵反唐,而且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又恢复了原来窦建德的领地。
李渊只能让李世民再次前去征讨,李世民与刘黑闼所部两万人激战,从中午到黄昏不分胜负,李世民便命唐军决堤放水。大水淹来,刘黑闼只能败退,去投奔了突厥,不久又卷土重来。李渊只好再命李元吉前往征讨,结果被刘黑闼击败;又派太子李建成又亲自出征,采纳了谋士魏征的策略,安抚民心,这才瓦解了刘黑闼的部下,刘黑闼在败退时被杀死。河北和山东地区,终归平定。
李渊在派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时,还命大将李靖领兵南下攻取长江中游的萧铣。李靖出奇制胜,在长江水涨、萧铣认为他不能用兵时,李靖偏偏说服众将趁机进军,大败萧铣军。萧铣最后听从了中书侍郎岑文本的劝告,投降了唐军。
这一来,就只剩下了割据江淮一带的杜伏威,他占据历阳,自称总管。唐军围攻洛阳时派人招降他,杜伏威便投降了唐朝,被李渊封为吴王。杜伏威让属将辅公石留下统领兵将,自己请求入朝,留在长安做了人质。几年后,辅公石起兵反唐,称帝对抗唐朝,结果李渊将杜伏威杀死,派大将李靖等讨伐辅公石,当地武装归唐心切,捆起辅公石送往唐军营中,江淮地区也宣告平定。
至此,李渊经过10年的统一战争,终于扫平四方,统一了隋末农民起义军和隋朝残余将领割据各个地方,使天下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