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秋日,和风习习,后宫里的花木,争相斗艳,令人心宜。赵王后牵了太子的手,由众多宫女宦官的簇拥,顺着宫里的长廊,缓缓地朝夏太后的宫室走去。
“我们不去拜望华阳太后吗?”嬴政抬头问母后。因为在此之前的几天里,母后都拉着他首先前去拜望华阳太后。
“不去。”赵王后淡淡地回答。
“今后都不去了么?”
“不去了。”
“为什么?”
“夏太后才是你父王的亲生母亲。”赵王后府下身来,和蔼地告诉太子。
“可是,母后不是说,父王的王位是华阳太后给的么?”太子坚持地问道。
“以前是这样,现在不是。”
“为什么?”
“华阳太后的名位,本来就是你祖父秦孝文王给的。你的父王,可是秦孝文王的亲身儿子。如果不是因为华阳太后,你的祖父也不会那样冷淡你父王的亲生母亲。”
赵王后耐心地解释着,太子听着还是有些费解,一双大眼不停地眨巴着。快到夏太后宫室前面时,正在湖边观鱼的华阳太后远远地看见了。她非常伤感地望着赵王后一行,一直看着她们进了夏太宫的宫里,禁不住长长地叹了口气,豆大的泪水潸然而出。有什么办法呢?秦孝文王去了,子楚的翅膀完全硬了,我还能指望他和他的王后、太子象当初一样讨我欢心吗?华阳太后在心里问着自己,回想着子楚对她说过的那些话:我把夫人当天,日日夜夜感恩不已……“屁话,都是骗人的屁话。华阳太后嘟哝着,不久,她又看到赵太后和她的儿子谈笑风生地出来,谈笑风生地离去。心想:她们是不会再来看我啦!
离开夏太后的宫室以后,赵王后对太子说:“太子,让母后亲自送你回去。”
“不用,我自己去。”
“还是让我送送你。”
“不,我这么大了,还要母后送来送去,真没面子。”
“你……”赵王后微笑着望着儿子,终于点了点头。太子告别母后,走出后宫时,远远地看见蒙恬匆匆赶去大殿,便大声地叫住他,问道:“你要往哪里去?”
作为蒙骜的孙子,蒙恬常随了蒙骜同来陪嬴政练剑,故而俩人十分要好。蒙恬听到太子的问话,忙施礼回答道:“我祖父令我来禀告讨伐东周的消息。”
“战况如何?”太子老成地问道。
“禀告太子,我大秦国军队所向披靡,已经灭了东周,将其都城巩义等地并入秦国版图。受吕丞相之命,我祖父正趁势向韩国进军,去夺取成皋、荥阳等地。”
“好!真是太好了!”太子高兴地说:“可是,我有一事,本来是想问吕丞相,现在他不在,我就问你。”
“什么事?”蒙恬有些担心地问道。
秦王见了,笑了笑说:“记得曾听吕丞相说过,在我祖父秦昭襄王时,就已经灭了东周,为什么现在又灭东周?”
“这个,请太子恕罪,我不清楚。”
“不清楚。”太子有些失望地瞅着蒙恬,想了想说:“你是武将,不清楚算不上有罪。你去吧,待吕丞相回来,我再向他请教。”
“吕丞相明天就会回来。”
“太好了,你去吧!”
第二天,太子在书房里果然见到了吕不韦,他立刻提出这个问题。吕不韦听了,对太子说:“这又有个好听的故事,让我简单地讲给你听。
原来:嬴政的祖父秦昭襄王灭的,是东周的第25位国王,名字叫姬延,为周赧王。他在位时,周王室只剩了三万多人口和不多的城池,由于兄弟不合,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分而统治,将三万多人口的王国分成了“东周”和“西周”,姬延统治的王城叫“西周”。当时,秦国势力开始强大,已经攻占了韩、魏、赵三国的很多地方,接下就要进攻周朝,严重威胁魏国安全。为了抑制秦国势力扩张,魏王派使者游说姬延,请他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各国,共同进攻秦国。姬延听了非常赞同,与六国商议妥当后,很快调集全国的军队,前往伐秦。谁知道,约好的六国,仅楚、燕派来很少的军队,其他四国,并不发一兵一卒。姬延见此,收兵掉头回国。秦昭襄王不肯就此善罢干休,挥师直捣周地,一鼓作气攻下韩国的阳城、负黍之后,扑向周朝王城。姬延无奈,只好投降。秦昭襄王夺其象征权力的九鼎宝器,灭了西周。现如今又企图与诸侯合谋要来伐秦的东周君,正是当初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另一个小国。因为国家太小,秦昭襄王不太再意,没想到经过七年的发展,它竟然有了一定的实力,在诸侯国的鼓捣之下,又重演了一场当年姬延演过的旧戏。
吕不韦讲到这里,高兴地笑起来,说:“如今,周朝已彻底灭亡,要不了多久,韩国的成皋、荥阳等地将尽属秦国所有。到时候,我要建议你的父王将韩国的这些土地与西周、东周的土地合置成三川,我大秦国的国界便可以西到昔日镐京,东至昔日东周国都大梁了。”
太子听着,却并不那么高兴,反而低下头去沉思起来。吕不韦望着他,耐心地等待着。好一会,太子抬起头来,问吕不韦:“丞相不是告诉过我: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否则与盗贼一般。”
“是的,我是这么教导你的。”吕不韦坦然地迎着太子的目光,说:“这是大道理。”
“大道理不对么?”
“当然对。”
“那么大道理不是用来实行的么?”
“这个问题深奥了一点,待你再长大一些,读了更多的书,就再说给你听,好不好!”
“不好,你现在就说给我听。我能懂!”
“太子聪明过人,或许能懂。我就说给你听。你说得很对,大道理是应该用来实行的。”吕不韦把“应该”二字说得非常重,然后把目光移开太子的脸,沉思着说:“可是,人们行动的时候,往往又不愿自己来践行大道理。”
“为什么呢?”太子紧紧地追问。
“为什么?我也在想。不是我想的这样,是事实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样的事,以前已经给你讲了很多,只是不那么挑明。我现在给你举个例子:如果诸侯国能讲这些大道理,不攻无过之城。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几百年的你争我夺的战争,大家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这不是很好。”
“是很好,而且非常好。可是,不可能。因为事实不是这样。强大起来的国家不可能与弱小的国家相安无事,而是要吞并他们,灭了他们。正因为这样,如果你不去灭了弱国,不更快一些就此强大起来,就会被强国所灭。”
“这么说,还是大道理不好?”太子又问。
“不是大道理不好,而是大道理行不通。”吕不韦强调说。
“好的为什么就行不通呢?”
“事实是这样。”
太子听了,又陷入了沉思,吕不韦仍然耐心地等待着。好一会,太子终于抬起头来,把疑虑的目光投向吕不韦。
“你能听懂我说的话吗?”吕不韦温和地问道。
“我,好象懂一些,又不太懂。”太子坦率地回答。
吕不韦听了,满意地点点头,说:“你会懂的,一定会懂的。这段时间,你就好好地跟昌平君、王翦、茅焦他们学习,只有学得多了,你才会懂得很多。”
“你就不可以多教教我吗?” 太子留恋地看着吕不韦,期望地问道。
通过这么一段时间的相处,太子对吕不韦似乎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他已经感到,比较其他的几位老师,吕不韦所教更合符他的心意,而且他觉得吕不韦对他的爱非常真,也非常深厚,与其他的老师有些不同。
吕不韦看到了太子眼中的留恋,心里一动。我的儿子,我不但可以教你,而且一定要教你,我要把我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交给你,一定要这样!到时候,我将亲自培养出一位天下最伟大的大王。这么想着,吕不韦兴奋起来,但却不露声色地对太子说:“你希望我多教你一些,我非常高兴。我一定会教你的,只是现在我还要与蒙骜去进攻魏国和赵国一些与秦相邻的城市,以扩大秦国的势力范围。”
“真是太辛苦丞相了!” 太子真诚地说。
“使秦国更加强大,是我心中的渴望。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有快乐没有辛苦。”
太子点点头说:“你真是个大忠诚,可惜我还小,不能随你一同前去,为秦国效命。”
吕不韦听了,深情地望着他,在心里说:你才真是个好儿子啊!这么想着,他欣慰地一笑,赶紧离开。他的泪水已经溢出,他担心他的亲生儿子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