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进攻洛阳(1 / 1)

进攻洛阳一节、龙困浅滩(1)

74、

李渊送走李绩的使臣,心中万分的欢喜。他虽然还只四十多岁年纪,可也经历了许多的大事情,对于人生世相,有了颇多的感受。他知道,人的一生,常常是这样的:如果顺了,好事会不期而遇;如果不顺,坏事会找上门来。

只是,这顺与不顺,不少人都相信是命。李渊却心中明白:人生中的顺与不顺,全是自己过来的行为所至。譬如这次去打王世充,赢了,说明他过来已经积蓄足够的实力;败了,说明他过来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因此,要想赢,就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李渊在嘴上虽然感谢祖上有德,能有李世民这么个军事奇才;在心里,任然冷静地分析,自己是不是都已经完全准备好了,这一仗能不能打赢。想到这儿,他对李世民说:

“你出兵以后,待徐世绩来降,我可让他从黎阳方向,对王世充部进行牵制。”

“如此甚好,多一支力量牵制王世充,孩儿就多一分胜算。”李世民说。

“虽然如此,这一仗还是非常艰险。”李渊沉思着说:

“王世充占据洛阳多年,熟知周围地形,又经李密长年进攻,其防卫非常严密,防守经验非常丰富,而且士气非常高昂,要攻下洛阳,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儿此去,务必谋略在先,深究战术,智勇并举,方可破敌。”

“孩儿定谨遵父皇之命。”

“好,皇儿能如此,朕就放心了。”李渊说:“如今突厥北去,幽州的罗艺已归顺我大唐,可以从北面牵制窦建德的军力,北方暂时无忧。你这次围攻洛阳,盘踞长江中游的萧铣有可能趁虚来袭击你,我已派河间王李孝恭与李靖一道率军自金州出马蜀,沿长江而下直逼他的江陵,使其自顾不遐,不能有所作为。李孝恭与李清,还可以与你形成呼应之势,威胁王世充、窦建德的军队。”

有道是说曹操,曹操就到,李渊刚刚提到李靖,就有李靖派原的特使传来捷报:

李靖大破蛮兵,诛杀蛮人首领冉肇则,俘获蛮兵五千多人。

李渊听了,精神大振。心想,在李靖的事情上,我儿比我有眼力,真是后生可畏啊!

原来,李靖奉命迎战萧铣途中,在经过金州时,正好遇上庐江王李瑗在此与蛮人邓世洛大战。因邓世洛人多,庐江王屡战屡败,正无计可施时,遇上李靖。问清情况后,李靖又亲自到阵前勘探一番,然后给庐江王出了个奇计,结果大败蛮兵。李靖这才通过金州,抵达峡州。萧铣听说李靖来,沿途设卡,加之险道重重,李靖行动缓慢,李渊闻报李靖还未到夔州,以为他有反心,故意逗留不前,秘诏副将许绍处死李靖。许绍与李靖相处日久,深知李靖为人,遂以性命作保,才免于一死。这时,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又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大败,幸得李靖率八百士卒夜袭蛮人大营。蛮人惊恐,大败四散逃命。李靖趁胜追击,早先又在各条道上设下伏兵。仅此一战,杀死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俘获五千多蛮兵,李靖这才派特使前来长安报信。

李渊瞅着李世民,说:“李靖真是个帅才。如今他已破蛮兵,夺回开州,正好为你牵制王世充的部队,我儿进攻洛阳,从旁又多出个帮手来。”

李世民听罢,频频点头,说:“父皇谋划周密。这样一来,王、窦已在我四面威逼之中。”

“话虽如此,他们各自的势力,都很强大。若联合起来,非我们能敌。好在他们各为其利,一时不会联合,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各个击破他们。朕如今最担心的,是你的兵力倘无压倒的优势,洛阳城池坚固,进攻起来,实在太难。”

说到这里,李渊暂时停住话头,一旁的太子李建成见了,稍一思索说:“秦王既然兵力倘欠优势,我愿意将麾下的三支精锐部队,交给秦王指挥,以利秦王夺取洛阳,还请父皇恩准。”

李渊听了,看着李建成,赞赏地点着头,说:“难得太子有这样的胸怀,你兄弟二人团结,大唐江山固若金汤。为父就依你所言,调三支部队给秦王统御。同时,我还要把身边的几员大将,都调拨给秦王麾下,统一指挥。”

李世民听了,心中惊喜激动,望望大哥李建成,又望望父亲李渊,一粒泪珠,夺眶而出,声音有些颤抖地说:

“世民谢过父皇!谢过太子!”

“都是自家亲兄弟,还言什么谢。”李建成拉着李世民说:“只愿你此去旗开得胜,凯旋而归。”

李渊在一旁见了,心里满是欣慰。“养儿如是,夫何欲求?”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欣慰之后,想起此战确实太过艰险,由不得又嘱咐李世民说:

“如此一来,我们在军力上虽已超过王、窦中任何一人,但此役仍然艰险异常,此去一切,还需小心从事。”

“感谢父皇,我一定小心从事、凯旋而归。”

“好!你走后,朕还要做一件事情,立即在关中实行一项新令。将十二支部队,分别安置到关内的各个州郡,让他们一面操练,一面垦荒,为前方提供足够的兵员与粮草,确保战事的胜利。”

与太子李建成从从暖春宫回来,李世民还在兴奋。途中,他紧紧地握住大哥的手说:“有父皇的谋划,有你的支持,我一定打好这一仗。”

李建成点点头,再次真诚地祝福道:“我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谢大哥。”

“应该是大哥感谢你,没有你接连的胜利,京城何来这般安宁,父皇也难推行他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这些,都与你在前方的征战胜利有关。”

李世民听了,一把抱住大哥。冷清的月辉下,兄弟俩都感到了彼此间的温热。回到秦王府,已经是午夜过后了,长孙氏还没有睡,正独坐窗前,听见他的脚步声,迎了出来。俩人都不说话,只是紧紧地,紧紧地拥抱着。

第二天一早醒来,长孙氏为李世民整理行装,想起昨晚与父皇、太子的交谈,李世民不由感慨地说:“我越来越感到,父皇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

“你难道不是么?”长孙氏望着他说。

“我,你认为我也是……伟大的军事家?”

“对,论打仗,你比父皇丝毫也不逊色。”

“可是,他比我考虑的还是更全面,更透彻。”

“再过几年,你也会这样。”

李世民感激地看了长孙氏一眼,说:“你知道,大哥对我有多好,他竟然把他最精锐的部队都给了我。”

长孙氏听了,再不言语,只是脉脉含情地望着李世民。

“我们的承乾呢?”李世民突然想起儿子,大声问道。

“刚才还在这里,我担心他吵了你,就让红秀带出去了。我让人去找他来。”

不一会,红秀抱了承乾进来。胖嘟嘟的儿子,已经会叫“爹”了。李世民还是象上次离别时一样将他高高地举起,在空中翻动着。

这时天上没有雏鹰,小承乾已经不怕天上的强光,一直在嘻嘻地笑着。李世民紧紧地盯着小承乾,从儿子的身上,他看见了自己生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