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案中保出盟兄(1 / 1)

一听杜月笙愁苦的声音,戴笠心里“咯噔”一下,认识杜月笙多年,从来没见他在人前显露过有什么难处,只要他“闲话一句”,天大的事没有摆不平的,如今这是怎么了?赶紧向杜月笙询问原因,杜月笙说:

“都是为兄一时糊涂,得到消息还很庆幸,谁知道会摊上大事!”

戴笠明白了,杜月笙被卷进了“黄金储蓄案”!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为缓和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开始向市场抛售黄金。购买者以法币按中央银行黄金牌价购买黄金储蓄券,到期兑取黄金。1945年3月下旬,行政院代院长宋子文召集财政部与中央银行官员讨论黄金提价问题,决定自第二天即3月29日,将黄金牌价由原来的每两2万元提到3.5万元。

不料消息不胫而走,自28日下午一直到深夜,中央银行及各分支行,一反常态通宵达旦地营业,蜂拥而来抢购黄金的除了达官贵人,还有银行职员,一天时间即售出黄金万余两。29日报纸披露黄金提价75%的消息后,旁观者这才恍然大悟,一时舆论大哗,强烈要求彻查泄密者与抢购者,公开予以处理。

可是,抢购黄金时间如此之短,杜月笙既非财政部高官,又非国家行局内部人士,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局外人,怎么会这么快就得到了消息?

“王绍斋你知道吧?”

杜月笙提到这个名字,戴笠恍然大悟。王绍斋是杜月笙的得意门生,在香港时曾被杜月笙派往吴铁城的“荣记行”当总务处处长,作为吴、杜之间的桥梁,时任财政部总司务长。这样轻松发财的好消息,他自然不会忘记了“老头子”,当天中午便驱车前往林森路通济公司,来到杜月笙的办公室,首先问杜月笙手中有多少黄金储蓄券。杜月笙回答:

“不多,有限得很。”

“黄金储蓄券是保值债券,先生何不多买进些?或许会发一笔小财。”

“黄金牌价一直是两万,不会涨价吧?”

杜月笙不愧经商多年,果然一语中的,王绍斋凑近杜月笙说:

“先生你说对了,黄金就是要涨价。”

“什么时候涨?”

“明天。”

这可是重磅消息,杜月笙同时想到,王绍斋作为公职人员一旦因泄密被问责,后果将十分严重,所以他紧接着问:

“这话你对别人讲过吗?”

王绍斋一愣,见杜月笙一脸的严肃,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刚刚在一个饭局中,这个消息已在酒劲的作用下从他的嘴边溜出去了,但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当天下午,杜月笙从通商银行开出1000万元法币支票,赶到中央信托局,买进黄金储蓄券500两,当场交割清楚。

这是杜月笙从事金融工商事业以来,第一次没有和心腹智囊商量,自己做主做的一票不大不小的生意。究其原因,一是时间紧来不及,二是担心走漏风声大家一窝蜂购进,闹出事端。

不曾想,结果真如他所料,泄密者远不止王绍斋一人,抢购者更是成群结队,甚至银行为此破例通宵营业,如此大的阵仗,不闹出事端才是意外。

更让他胆战心惊而又后悔莫及的是,购买黄金储蓄券采用的是实名制,他本该想到规避风险,用其门生弟子甚至门房司机的名字购买,可他偏偏就疏忽了。如果他事先与心腹智囊商量由他们出面购买,也定然不会忘记用其他人的名字!若真那样,这一桩公案就是吵下大天来,又与他杜月笙有何关系!

偏偏,很简单的一件事他给做砸了!一旦名单公布,他杜月笙的大名赫然在列,让他还有何脸面站到人前!更可怕的是,说不定还会被送上公堂,甚至会被送进大牢,这比要了他的老命更可怕!

他向来爱惜羽毛,自1927年追随蒋介石,就千方百计洗白自己的黑道身份,从“一·二八”淞沪抗战到“八一三”事变,他一直以爱国人士的面目出现,先后组织抗日救国会、抗敌后援会,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毫不吝惜钱财为抗战捐款,如今为这区区200余两尚未到手的黄金抹一脸黑,他肠子都悔青了。

但是戴笠认为,事情或许没有那么严重,他分析说:

“据我所知,抢购者大多是财政部和国家行局的人,这些人都有通天背景,这个名单估计不会……”

“曝光”两字还没说出,当天的报纸就送到了戴笠的案头,黄金舞弊案购买者名单赫然在目,稍稍扫了一眼,就看到了“杜月笙”三字。再细看一遍,他所知的购买黄金的大人物均不在名单之列。

“真是岂有此理!”

戴笠一怒之下拍案而起,忘了电话那头的杜月笙。

杜月笙早已在媒体的轮番“轰炸”中,变得如惊弓之鸟,戴笠这一反常的声音,让他立马想起当天的报纸该到了:

“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报纸上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戴笠赶紧安慰说:

“月笙哥,报纸上有什么消息我们不用管它,我今天有一件重要事情找你……”

戴笠简单介绍一下赴东南沿海的任务,然后说:

“顺利接收上海,离不开你手下那帮弟兄。我马上去见老头子,我们择日动身,黄金舞弊案就是闹下大天来,也与你老兄无关了。”

话虽如此,杜月笙看到报纸上公布的名单后,还是惊出一身冷汗。他很清楚,那些高官的名字要么被隐去了,要么就是没有人傻到像他一样,用自己的名字做这种投机生意。他担心的是,蒋介石会不会放他一马,让他离开重庆,毕竟他是名单中的“一条大鱼”。

还是戴笠预测得准确,在蒋介石的天平上,接收上海远比宰他这条“大鱼”重要得多,何况制裁了他也起不到杀鸡给猴看的作用。

国民政府的腐败已积重难返,尤其金融界贪腐弊案层出不穷,而真正始作俑者非孔家莫属。但有宋美龄给孔家做挡箭牌,蒋介石有心治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仅孔祥熙辞去财政部部长一职就已弄得自家后院鸡飞狗跳,哪还敢有什么大动作!迫于舆论压力,此案不能不查,其实不过走个过场。

最终,在财政部的送案名单中,杜月笙的名字被抹掉,只有其大弟子杨管北名列其中,王绍斋作为泄密者和抢购者也被送上法庭。

其实未必是蒋介石对杜月笙网开一面,在提起公诉的九人中,头头脸脸的人物大多被排除在外,像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杜为交行常务董事)及私营银行、企业负责人等,绝大多数暂免或从缓处理。

为使杜月笙走得体面风光,戴笠以事关国民政府占领京沪杭的大事,理应由国家征调以示重视为由,呈请蒋介石亲自接见杜月笙。这次接见,让杜月笙的精神为之一振,多日积聚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满面春风地开始了准备工作。

在黄金舞弊案炒得沸沸扬扬、九人被移送重庆地方法院的时候,杜月笙已带着他的老兄弟顾嘉棠、叶焯山和亲信弟子陆京士等奔赴浙江淳安了。